新冠疫情如何重塑了亚洲贸易?
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行”)日前发布了2022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AEIR),显示尽管疫情限制和供应链中断阻碍了全球贸易,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却上升到了30年来的最高水平。
2021年前三季度,亚太地区总贸易额增长了29.6%,同期全球贸易上涨幅度为27.8%。而区域内贸易额在2020年收缩3.1%后,去年强势反弹31.2%。2020年,区域内贸易占该地区贸易总额的58.5%,是1990年以来的最高份额。
亚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Albert Park)说:“亚太地区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和价值链联系的加强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有助于从疫情中顽强地恢复。”
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朴之水表示:“总体来说,亚洲地区的许多经济体在疫情前后都非常有活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达成,也会给亚洲贸易增添活力。但显然,由于疫情仍然不同步地影响着世界上不同的地区,这必然会造成供应和需求的错位。而这种影响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供应链也不可能那么快地做出反应。”
得益于中国出口强势增长
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的区域一体化趋势仍然积极。从2006年到2019年,亚太区域合作与一体化指数增长了7%。分维度来看,新技术和数字连接方面,亚太地区是所有地区中最优,拥有更广泛的互联网普及率,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领域的商品贸易和研究合作也在增加。该地区在区域贸易、投资和价值链参与方面的表现与欧盟相似,但在货币和金融方面仍有差距。
报告称,亚洲的商品贸易在疫情暴发后表现出强大的复原力,在2021年继续快速增长。2021年,贸易增长以两位百分数的速度上涨,到6月达到19.7%,然后在2021年9月稳定在9.7%。这背后是宏观经济刺激计划和全球经济复苏所支持的压抑需求的释放,以及该地区疫苗推广的结果。再加上亚洲几个主要经济体相对较早地控制了疫情,这也有助于该地区成为医疗用品和消费品的供应中心,并促进了其对全球的商品出口。报告预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将有助于刺激该地区的贸易增长。
更重要的是,疫情并没有减缓区域内贸易联系和区域价值链的深化。该地区的区域内贸易份额从2019年的57.5%上升到2020年的58.5%。报告称,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从疫情中较早复苏,中国出口的强势增长也外溢到与其有紧密贸易联系的其他经济体。如果不包括中国,该地区的区域内贸易份额将从2019年的38.4%滑落到2020年的38.2%。
2020年,亚洲全球价值链(GVC)参与度下降,但世界GVC参与度也出现了同步下降。不过,由于亚洲GVC与中国的供应链联系以及在高、中技术领域价值链联系的深化,其区域价值链联系在2020年疫情期间有所加强。
本区域的贸易前景也存在风险。自2020年中期以来,由于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过剩,投入成本上升,物流能力显露短板,以及对港口工人的检疫要求,全球航运成本急剧上升。报告建议,可以建设追踪技术和数字化贸易及运输管理系统,扩大港口业务的竞争,并在整个物流链中进行系统性投资。
朴之水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在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比如全球供应链瓶颈问题会传导给贸易的流动,运输费用的飙升也未结束。每个经济体受到的影响大小将取决于其贸易结构和具体情况。
亚洲仍是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报告显示,进入该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也保持了弹性,2020年仅下滑了1.3%,而全球范围内的下滑幅度为34.7%。该地区仍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53.6%。东亚和东南亚是该地区最大的FDI接受者,吸引了大约80%的亚洲外来直接投资。
不过,绿地项目投资明显受到疫情冲击,因为这些项目通常以投入和劳动密集型活动为目标。2020年,进入亚太地区的绿地项目FDI下降了37.9%,其中第一产业下降了75.8%。相比之下,亚洲的并购交易额实现了38.7%的年增长,这主要受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并购的推动,二者分别增长51.0%和31.2%。
报告认为,由于绿地项目的投资数量继续下降,亚洲地区FDI的复苏前景仍不确定。反复出现的感染浪潮和限制性措施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都可能会阻碍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因此,报告建议,各经济体应该逐步取消疫情期间颁布的限制性投资政策,才能应对挑战。
报告还发现,FDI对于促进本地区的数字服务贸易越来越重要。平均而言,从2003年到2020年,进入该地区的FDI有24%进入数字服务,其中东亚和南亚是主要目的地。疫情期间,亚洲数字服务领域的绿地FDI表现出惊人韧性,2020年仅收缩了9.7%,而非数字服务的FDI暴跌57.9%,制造业则下跌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