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程实:疫情扰动生产端,稳外贸急需加力︱实话世经
2022-04-10 20:42  浏览:1855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闹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闹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4月以来,疫情倒春寒仍在延续,其经济影响也将滞后显现。我们通过对比2020年疫情时的各项数据发现,虽然2020年居民的消费出行意愿恢复迟缓,但企业的复工复产进度并未耽搁,“快进快出”的防疫措施对生产端的冲击非常有限。

而此次疫情反复则略有不同,生产端已出现扰动:从整体上看,节后水泥发运率和高炉开工率的快速回升节奏被打破;从结构上看,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枢纽,封控措施若延长或反复,可能将影响中国高价值产业链的稳定性。

从过去两年经验可知,中国产业链的稳定性与完备度是疫情发生以来出口份额不断提升的底气所在,而在海外供应链渐次恢复与国内生产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境下,出口增速的下滑难以避免。对此,我们建议稳增长政策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加大力度,第一是加力稳外贸,警惕疫情短期的局部性影响发酵为长期的产业链冲击;第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对冲生产与贸易增速潜在的超预期下滑。

本轮疫情的特殊之处在于生产端受到影响

新一轮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疫情暴发以来,全国本土当日新增感染人数(确诊+无症状)已经超过2020年初的高峰值,全国多地正在开展不同程度的严格封控措施。那这是否意味着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比2020年更大呢?我们认为需要认识到此次疫情防控和2020年有两处显著不同。

第一,此次出现疫情感染的地域广,但严格防控措施的波及范围有限。截至4月9日,31个省份高风险地区有27个,中风险地区有270个,而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则只在少数省市暴发。然而与直觉相反的是,2020年我国采取的防疫策略是全域停工停产,而本次防疫反而区域性更强。通过观察7个城市的地铁发运量以及拥堵指数的变化我们发现,2020年2月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出现了发运量锐减的情形,而在2022年3月,上海地铁客运量大幅萎缩,4月开始上海全域封控,地铁客运量下降至0,苏州也受到一定外溢影响,而其他城市的交通运输则基本处于正常运作状态。(如图1所示)因此,从上海、吉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个体角度而言,封控措施的确较2020年更为严厉,但停工停产并非全国的普遍现象,短期对经济的影响量级应小于2020年。

第二,除了服务业等消费端的直接影响,此次疫情防控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生产端的常规开工节奏。由于原始新冠毒株的传染性仍在可控范围,2020年“快进快出”的防疫策略效果显著。虽然疫情对居民的消费、出行和储蓄等习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长期影响,表现为地铁客运量等居民出行指标恢复得较为缓慢,但复工复产速度快,对生产端几乎没有造成额外影响。如图2所示,无论是水泥发运率还是高炉开工率,2020年3月初就已经开始出现回升,与往年春节后的回复速度基本保持一致。而此次奥密克戎疫情传播性强,排查难度大,“快进快出”的策略在部分省市失效,打断了春节后复工复产的快速回升节奏,水泥发运率和高炉开工率均出现下行转折点,而类似的趋势逆转除了2021年双碳目标下限电限产所引发的状况之外,并未在其他年份同时段出现过,值得引起警惕。

生产扰动或是出口增速加速下行的预警信号

得益于2020年中国疫情防控的清零策略,中国经济的内生韧性凸显,在本轮疫情前感染人数始终未出现大规模反弹。在其他国家纷纷因疫情出现供应链断裂的状态之下,中国的产业链始终保持了稳定、完备的状态,全球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度进一步提升,出口金额由此在过去两年大幅增长,成为支撑我国GDP增长的重要动力源。WTO(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由2019年的13.1%提升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15%。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口径的出口数据也同步印证了这一点,中国内地出口占全球比重由2019年的9.6%提升至2021年的10.5%。

随着其他国家自身供应链加速恢复,2021年除中国外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已由2020年的8.4%上升至2021年的9.1%,比重甚至高于2019年疫情前的8.9%。(如图3所示)尽管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供应链恢复会与中国出口形成部分替代效应,但中国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链完备、出口容量大等优势难以在短时间被超越,产业链外移的可能性不大,在本轮疫情发生前我们认为中国出口份额仍有望保持稳中有升。

然而,根据上述分析,此次生产端的常规开工进度已经受到异常扰动,疫情的持续反复或会动摇产业链的稳定性。从生产层面看,本轮疫情受到波及的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枢纽,大量跨国企业将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精密制造等环节设置于此。因此,除了整体生产放缓,封控措施的延长还有可能在结构上影响电子、新能源等具体产业链的稳定性,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提升构成阻碍。

从交通运输层面看,3月PMI已经显示出供应商送货时间相应延长,而本轮疫情涉及上海和深圳等重要港口城市,外贸吞吐量料将大幅降低。经计算,上海和深圳两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主要港口接近30%,外贸货物吞吐量则约占沿海港口的15%,3月出口增速或将开启加速下行。考虑到今年全球需求以及中国市场份额的提升空间有限,在PPI依旧高企和人民币升值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形下,出口的名义增速可能回落至6%左右。

建议稳增长政策在原有水平上继续加大力度

第一是对症下药,建议加速出台稳外贸的具体政策,警惕疫情短期的局部性影响发酵为长期的产业链冲击。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过去几周外资流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较为显性,而相较之下疫情防控引致的外贸断供等问题则相对隐性。从目前释放的政策信号和具体措施来看,稳外资稳预期行动已迅速展开,效果也较为显著,但稳外贸举措还有待发力。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建议政府帮助外贸企业展开自救,引导部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受影响产能向其他地区调配并提供相应补助,保证产业链不断供为第一优先级。一旦上海等地疫情得到控制,建议优先恢复国际物流供应链,同时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以及扩大针对出口的信贷投放。

第二是灵活应变,建议加大基建与房地产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对冲出口超预期下行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1.69个百分点,预计今年这一拉动作用或将大幅下降。3月29日召开的国常会已经明确指出,今年专项债额度要在9月底前全部使用完毕,基本符合我们此前报告对基建增速的测算,大约全年能够拉动GDP增长0.4~0.6个百分点。此外,虽然房地产政策出现边际放松,但4月初房地产销售增速仍未见底回升,民营房企的债务风险也尚未完全化解,预计今年房地产投资很难对经济形成拉动作用。因此,在疫情防控超预期的情形下,宏观政策还需进一步加码。

(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高欣弘系工银国际宏观经济分析师)

发布人:d5d3****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