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药品带量采购两年成效:原研替代加速,产业淘汰启动
2021-02-28 22:25  浏览:1051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闹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闹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带着“探索两个机制、实现四个效应”任务走上历史舞台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在推行了2年有余之后,任务是否完成?

对于药品带量采购的成效,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近期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涉及112个品种,中选产品的平均降幅达到了54%,截至2020年,实际采购量已经达到协议采购量的2.4倍,节约费用总体上超过了1000亿元,有效降低了患者负担。

事实上,药品带量采购解决的不只是药价虚高、节省医保费用,更促进了多年来专利过期原研药的替代进度以及“多小散乱”药品行业的集中。

“目前,在药品提质、医疗保障减负增效以及原研替代上,都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促动了药品行业转型升级,不过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员陶立波对第一财经表示,“在执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药价形成机制。”

原研替代加速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70%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形成药品集中采购价格。

到现在,带量采购已进行到第四轮,并从11个试点城市推广至全国,效果到底如何呢?首当其冲的便是原研药量价齐跌,仿制药替代加速。

从2019年12月带量采购扩围实施(下称“第一批”)和2020年4月第二批带量采购的情况来看,经执行前后同期比较,未中选原研药价量齐跌。两批集采合计41个未中选原研药,有39个价格下降,第一批和第二批集采的未中选原研药分别平均降价33%和21%,在全国公立医疗机构总采购量分别减少22%和59%,总采购金额分别下降48%和68%。

其中,用量较大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原研药“立普妥”平均降价22%,采购量减少40%,采购金额下降52%,使用量占同通用名药品比例从40%下降到14%;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原研药“络活喜”平均降价17%,采购量减少44%,采购金额下降52%,使用量占同通用名药品比例从28%下降到13%。可以发现,市场被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中选仿制药大规模替代。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的全面落地平稳实施,对未中选原研药的价格和市场均产生显著影响,群众获益巨大。老百姓除了享受到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的物美价廉,也享受到了未中选原研药因新的市场竞争格局而降价所带来的改革红利。同时,医保基金也得到了节约,行业流通环境也得到了净化。”陶立波认为。

而入局的仿制药,以价带量,量至翻倍。

《4+7集采及扩围后仿制药替代情况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数据显示,仿制药采购量占比提高。从“4+7”试点地区执行一年的情况看,集中采购品种仿制药采购量同比增长1.5倍,原研药仅增长6%,仿制药采购量占比从67%上升到83%;从扩围地区执行半年的情况看,仿制药采购量同比增长1.2倍,而原研药下降7%,仿制药采购量占比从78%上升到89%。

陶立波认为,药品采购数量的份额变化,是体现集采中原研药被国产仿制药替代的最佳指标。从结果看,集采中虽然并没有形成原研药使用数量绝对值的大幅下降,但因集采而形成的、数量大幅扩张的新生市场容量,却几乎都被仿制药品占据,说明集采对促进我国医药市场中的原研药替代是有明显效果的。

“虽然采购量增加,但采购金额却下降,也就是说我们用原来更少的钱,换来了更多的药物量提供给老百姓。降价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推动总采购金额下降。”陶立波表示。

《报告》显示,从“4+7”试点地区和扩围地区合计数据中可以看出,集采品种通用名药品总采购量同比增加近一倍,总采购金额同比降低30%,从413亿元下降到289亿元。如果按集采前价格及仿制药占比计算,则需要花费806亿元,节约了517亿元,其中因降价节约78%,因仿制药替换节约22%。

总之,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实施,在降低群众用药费用负担的同时,优质仿制药在公开公平的规则下加速了对进口原研药的替代,顺利完成医疗保障减负增效效应,甚至于推动了专利过期原研药的进一步降价。

产业淘汰启动

药品带量采购也启动了我国“多小散乱”的医药产业的整合。

陶立波认为,药品集采政策为医药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和集中度提供了动机。

“带量采购为少数具有规模优势、研发能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企业扩大规模提供了机会;药品集采政策要求仿制药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规定,实则为药品市场提高了门槛。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看,集采政策具备了提升产业集中度的必要条件,同时借鉴美国药品集团采购的历史经验,可推测未来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有提升趋势。”陶立波认为。

在带量采购中,入围的敲门砖便是通过药物一致性评价,之后才能参与这场“低价”角逐,去占领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60%~70%的市场。这一门槛也使得部分厂商不得不聚焦核心产品,放弃非核心产品的一致性评价,也就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集中度。

集采之后,所谓的60%~70%市场之外的份额还有多少?

“实际上变得小了。” 陶立波表示,从数据分析看,带量采购都超量完成了,甚至翻倍,由此可见所谓的剩余市场变得更小了。一些小的未中选企业受影响比较大,未来生存非常困顿。

“虽然药品市场除了公立医疗机构这块,还有药店和网上销售市场,但是能活的品种并不多。”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表示。

而带量采购政策给产品线单一、研发薄弱的药企带来的影响也将进一步持续,未能成功转型并形成研发创新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或将被动地面临行业大洗牌、大重组;反之,竞争力强的药企,其规模扩张能力也将加强。由此,中国药品产业集中度之战正式开幕。

发布人:bff6****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