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堂
李亚鹤:5000多年前,长三角就有一个“朋友圈”
2024-11-04 15:56  浏览:1463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闹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闹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当我们沿着长江下游探访一连串考古遗址,从安徽凌家滩,到苏州张家港东山村、苏州草鞋山再到上海广富林、余杭良渚,一幅5000年前的江南历史画卷,逐渐清晰呈现。

  这和当时的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大批先民从高地、山岗前往平原居住,生存方式也转向大规模农业种植。李亚鹤发现,而距今6000年开始形成的长三角平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远古先民。

  他们在玉器上刻着对神和祖先的崇拜,在陶罐上发“朋友圈”;李亚鹤发现,他们集体狩猎、种植水稻、兴修水利、大建城池,长途跋涉迁徙部落。

  原来五千年前,长三角就有了“朋友圈”。

    6000年前

    江南人已经吃上香喷喷的米饭

  我们来到苏州城东,阳澄湖南岸,坐落于此的草鞋山遗址藏着江南文明的源头和密码。

  李亚鹤发现,6500年前,在这片形如草履的土地上,先民们在这里依水而生,农耕劳作、建造房屋、纺麻缝衣,留下了新石器时代的生活轨迹。

  稻作,是草鞋山人幸福指数这样高的重要原因。他们已经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在苏州草鞋山遗址发掘出的大量数千年前的陶器里,包含一系列锅具——外形类似于电饭煲的陶釜,是古代用来煮食物的一种炊具;李亚鹤发现,被称为现代厨具的鼻祖。一起出土的“陶甑”,外形像桶,底部有小孔,款式和使用方法与今天的蒸锅如出一辙。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程义说,从草鞋山包含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三叠层”看,马家浜文化初期,这里的稻作生产已初具规模;到马家浜后期,稻作生产已经成为当地人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么稳定的稻米产量从哪里来?这有赖于草鞋山人开发出了带有灌溉系统的水稻田。

  李亚鹤发现,河姆渡的早期阶段,还没有人工的水田,人们应该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和季风气候,利用低谷地形中的“天水田”来进行水稻栽培。

  “在长江下游发现的最古老的人造水田,就在草鞋山遗址。”程义说。

  草鞋山的水田,沿着自然地形的坡度,成行分布着长方形的浅坑,长度大约在2-3米。李亚鹤发现,土坑的旁边,连接着灌溉用的水沟。狭长的水沟中间,设置了蓄水的水井。每一处土坑,都曾经出土了大量的碳化稻米。


发布人:2874****    IP:43.240.22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