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余先生是一家鱼店老板。几天前,余先生处理海鱼时,左小腿不小心被鱼刺扎了一个口子,他没在意,用水冲洗了一会儿就继续忙碌。
没想到第二天,余先生感觉左小腿肿胀,两天后症状更重,家人赶紧将他送到医院就诊。
医生查体发现,余先生被鱼刺扎伤的左下肢中度肿胀、皮肤张力较高,并伴有腓肠肌压痛、局部皮色发红、皮温升高,初步判断可能是鱼刺刺伤引起的特殊感染。
入院后,余先生病情进展迅速,出现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以及多器官损伤,转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做血液化验时,医生在余先生的血液样本中发现了红色细小杆状细菌,鉴定为创伤弧菌。余先生被诊断为创伤弧菌感染。经过对症治疗,余先生最终保住了左小腿,并康复出院。
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它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并列,是造成人类感染疾病的三大弧菌。如果接触到被这种细菌污染的海产品,如被鱼类、贝类、虾、鱼钩等刺伤或食用生蚝、生鱼片等,可能感染。这种细菌相对罕见但十分凶险。
感染创伤弧菌后,患者初期表现为发热和皮肤受损部位出现发红、水疱。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为皮肤组织大面积坏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一旦感染,患者发病很快,48小时内死亡率可超过50%,72小时内未及时进行相应处理,病死率达100%。
创伤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虽不常见,但因其高致死率,绝不能掉以轻心。
如何防止感染创伤弧菌
第一,避免将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创伤弧菌就是在身体有伤口的时候侵入人体。
第二,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海产品。
第三,在处理、清洗海产品时,应戴硅胶手套避免被刺伤。从笔者接诊的患者及相关报道看,感染者大多为海鲜经营者和年纪较大的消费者(洗虾蟹时被刺)。
第四,一旦不慎被海产品刺伤,应立即挤出伤口中的血液,并用清水进行冲洗,使用酒精、碘伏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若出现疼痛、红、肿及发热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最近接触海水或海鲜病史,以免耽误诊疗。
文:武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詹燏
编辑:刘洋 李诗尧 马杨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