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9月,北京环球度假区盛大开园,作为中国第一座、亚洲第三座、全球第五座,耗巨资打造的环球影城,从开始试运营便成为顶流,受到万众瞩目。园区也不负众望,自开门迎客以来, 累计超过1380万人次的游客在这里观赏了6.8万场以上的各类表演、演出,总时长达1.4万小时;共推出超过3400款主题商品;游客在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畅饮了超过100万杯黄油啤酒,享用了100万支小黄人冰淇淋。一系列数据无一不反应出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园以来的运营是可圈可点的,对于国内的主题公园市场来说又有什么连锁效应呢?
拉动消费,溢出效应明显
北京环球度假区引爆整个国内文旅消费市场,凭借其超强的IP效应,园区开园后不仅带动了区域性旅游,也带动了整个旅游链条。同程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主题乐园数据分析2021》显示,在北京环球度假区客源排行TOP 10中,北京市排行第一,河北省紧随其后,此外天津游客也占到了相当的比重。另据相关数据统计,开园一年来,北京环球度假区5公里范围内的住宿类商户增加300余家,增长近200%,部分酒店在暑期营收创下新高;餐饮业态在这个暑期平均营业额上涨20%-30%;旅游社纷纷开通了直通车等系列旅游产品。
上海迪士尼当年开园时的火爆情景与其非常类似,有数据显示,在2011年-2016年上海迪士尼项目建设期间,其固定资产投资对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动达到0.44%,年均拉动新增就业6.26万人次。2016年上海迪士尼正式开园,火爆程度不言而喻,全市旅游产业全年增加值达到1690亿元,对本地经济带动效应十分明显。可以说,一个运作成功的主题公园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打破格局,品牌竞相发力
北京环球度假区作为国际IP,其在北京的落地是将国外的顶级文旅产品及商业模式引入到中国,给国内的主题公园企业及整个旅游业树立了标杆。“目前北京环球度假区已经和上海迪士尼形成了南北双雄并立的格局,对周边的文旅企业有着较强的示范作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谷慧敏表示。
近年来,华侨城集团和长隆集团等打造的主题公园均有不俗表现,在北京环球度假区运营的前后阶段,就有不少典型项目受到行业关注。由华侨城集团联合湖北省交投共同投资兴建的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规模宏大,是华中目前投资最大、资源最全的旅游目的地。来自度假区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1日至31日,奇趣童年亲子乐园接待夜游游客超7万人次,营收超163万元;奇幻谷接待夜游游客超8.7万人次,营收超452万元;奇梦海滩接待游客超30.3万人次,营收超2358.3万元,成为整个襄阳乃至湖北地区景区营收的标杆。同时企业也在已有的主题公园上下文章,扩建或者引入新的IP。珠海长隆二期工程的核心项目——长隆海洋科学乐园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室内主题乐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全球首个奥特曼主题馆已于7月30日正式营业。
竞争激烈,发展任重道远
北京环球度假区之后,国际主题乐园也有纷纷进军国内市场,如深圳乐高乐园预计2024年5月开园。面对愈演愈烈的行业竞争,国内主题乐园需要应对不少挑战。
主题公园的建设和经营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仅要考虑落地城市的市场环境和消费潜力,还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和品牌定位。雄厚的资本支持是根基,疫情反复下,许多旅游企业面临资金的压力,往往从大型实体项目转向小而美的项目投资,资金的稳定性对主题公园的建设和运营是不小的挑战,后续的运营和维护也是一个持久考验的过程。可以说,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才是一个好的项目。此外,主题公园离不开好的IP运营,迪士尼和环球影城的火爆原因很大程度上正是在此。一个成功IP的诞生和转化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的投入。
近些年国内主题公园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定位不准、水土不服和运营管理的问题在部分主题公园身上也有体现。未来,中国主题公园市场仍然有更大的潜力待挖掘。可以肯定的是,结合别家所长,做出自身特色,中国的主题公园才能走得远、走得久。
综合整理自综合整理自北京商报、财经天下周刊、壹娱观察、主题公园界、凤凰网旅游、华侨城集团、襄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