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由北大国发院主办,北大国发院EMBA中心、赛轮集团承办的青岛论坛成功举办。
北大国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教授联合三位企业家校友,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经济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思想盛宴。
论坛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中心主任柴豫荣主持
赛轮集团轮值总裁王建业代表主办方致辞
北大国发院山东校友会会长,青岛乾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福军致辞
新理念新诠释
在主旨演讲环节,余淼杰教授详细解读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并从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和开放五个维度诠释了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对如何推动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的重点关注领域和政策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表示,“双循环”的发展格局预示着国内、国际相互联动,不能有所偏废。中国的新发展阶段的“新”体现在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质量升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产业升级以及产业集聚五个方面。
余淼杰称,新发展理念离不开“创新”,狭义的创新就是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此外,绿色发展也是新理念,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非常重要的使命。
“协调”分为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二者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涉及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新型的农业现代化。
“共享”,意味着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同时,还要做好乡村振兴的工作。
最后,在“开放”方面,余淼杰教授预测今年出口形势还将持续变好。
新机遇新挑战
在圆桌对话环节,余淼杰教授与赛轮集团副总裁袁嵩、阿斯科(中国)电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远航、北京派尔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曲超三位企业家代表一起深入探讨新发展格局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中心主任柴豫荣主持对话。
在谈到疫情期间企业逆势增长的“法宝”时,袁嵩表示,不仅在疫情时期,赛轮一直以来始终坚守质量、技术、生态圈理念。当前,中国制造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对赛轮而言,轮胎作为承载生命安全的产品,质量一直是底线。
此外,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赛轮持续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与此同时,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赛轮始终坚持共生理念,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发展。
当被问及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在参与内循环的同时,积极在外循环侧实现突破时,袁嵩介绍了赛轮集团全球化发展的经验。他表示,早在2008年,赛轮集团就已经提前谋划全球化发展战略。通过不断的考察和尝试,2012年,在越南的工厂正式投产,赛轮正式走上了外循环之路。得益于集团超前的规划布局,尤其在疫情期间,工厂产能随着各国防疫政策波动,赛轮感受到了全球化布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所以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全球化布局势在必行。当下,赛轮的全球化之路仍在继续。未来,集团将更加积极地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海外发展新模式。
北大国发院嘉宾参访交流
当天上午,北大国发院老师及山东校友会嘉宾,参观了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链各园区,并在赛轮集团与国橡中心主任、赛轮集团董事长袁仲雪等人进行交流座谈。
赛轮集团董事长袁仲雪与来访嘉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