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欢迎来到京彩会客厅,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答
大家好,我是黄国书,来自台湾彰化。中学时代开始,我随父母到北京求学,在这里度过了中学、高中以及大学,毕业后也留京工作,现在是北京台资企业协会青年会的会长。
问
在您看来,此次两岸青年峰会有什么亮点值得关注?
答
结合自己成长的历程,谈一下我的感受。今年算是我来北京第27个年头,九零年代,祖国改革开放初期慢慢崭露头角,经济等各方面实力慢慢强大,97年香港回归,2000年初申奥成功,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可以看到国家建设以及发展非常迅速。
步入社会以后国力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有一天,当我们变得更有影响力的时候,身为这个历史阶段的青年人,应该有更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是此次论坛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
问
在北京度过的少年时期和青年成长的经历,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答
首先,北京属于北方,我们从台湾过来之初就感受到南北文化的交融;其次,当时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这一点我在融合的过程中,有比较明显的体会。比如,20多年前台湾在整个亚洲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错,当时大陆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在经济方面的成长刚刚开始,所以那时在环境上稍微会感到有些落差。
刚到北京时,虽然与同学沟通交流都是讲普通话,但两岸语言在一些用词、用语、以及口音上存在着差异,我用了一段时间去适应与大家沟通。
成长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我可以提供给台湾青年一些借鉴的思路。在一个地域上,不同的风俗和生活习惯可能本身就存在差异,大学期间,我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大家的生活习惯更需要彼此去磨合。
而很多台湾青年跟大陆伙伴接触较少,容易以偏概全。因此,我跟他们交流的时候都会尽量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在与大陆朋友交往过程中,首先要了解他们到底是哪个地方的人,以及当地有什么样的特点。我觉得这是我成长过程中非常有意思的体会,让我感受到地大物博的文化差异,需要我们用宏观的视角来看待。
问
从刚才的谈话来看,您参与见证了大陆的发展历程,作为台商二代,父母这一辈对您的影响如何?
答
父母对我的影响确实很大。起初我并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带我们来大陆,所谓“离乡背井”。
但往上追溯的话,其实我们的祖先在明朝时期经历过一次大迁徙,是从大陆沿海地区的福建漳州去到台湾。所以,我们的根其实是在大陆,父母希望我们要记得自己的根源。
过去我们来源于福建,今天我们因缘际会走到北京,在这里扎根。北京是我们的另一个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影响我,让我从开始的不适到逐渐接纳,甚至成为习惯。
问
看来您对两岸之间有深层次的理解,在大陆创业多年来,您认为国台办出台的惠台政策,会给台湾同胞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答
其实,开放台胞注册个体工商户不是今年才开放。之前在某些地区试点开放,经营范围也是局部开放。但今年的政策把试点范围和经营范围都相应扩大,给台湾青年带来更多选择。
以前,台湾青年向往来大陆发展,来了以后才意识到大陆发展的速度很快,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门槛是有所区别的。
很多台湾青年在来大陆之前可能不太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来大陆的首选,可能是北上广深这些经济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城市。因此,初来乍到的台湾青年可能会感觉到挫败感,因为这里的竞争格局是不一样的。
但是,随着大陆不断创造更多良好的发展环境,我认为台湾青年首先可以找到一个立足点,以便能够更好地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