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立足科研创新 为攻破肿瘤难题注入新动力
2023-04-18 18:10  浏览:2653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闹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闹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406万,每年癌症死亡人数约241万,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为40.5%左右,相较于10年前30.9%的生存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近年来,随着肿瘤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大众“谈癌色变”的恐惧感有所减轻。

尽管患者生存率在不断提高,但肿瘤的治疗手段和治疗药物仍然十分有限。如何为肿瘤患者赢得更多生存机会?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马飞认为,对于肿瘤患者,尤其是对于处在危险期的晚期肿瘤患者来说,只有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手段的创新能为他们带来一线生机。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马飞教授

科研创新缓解民生痛点

2002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马飞,多年来在实体肿瘤精准防治和疑难肿瘤救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国家癌症中心抗癌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Cancer Innovation(《肿瘤创新》)主编的马飞一直致力于推动肿瘤领域科研创新。

如果能够将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优势理念应用到肿瘤防控当中,会不会取得1+1>2的效果?马飞建议,要鼓励医工交叉、医药交叉、医生(生物学)交叉,从而实现“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提出临床需求——由其他学科进行科技突破——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诊疗”的良性循环。只有不断鼓励有情怀、有能力的临床肿瘤医生全流程、全链条参与科研创新,才有可能真正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马飞在采访中表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国家也提出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多方发力

推动肿瘤诊疗再上新台阶

除肿瘤外,肿瘤患者还会面临其他一系列并发的来自心血管、呼吸、神经、代谢、生殖等系统的健康风险。因此,肿瘤心脏病学、肿瘤呼吸病学、肿瘤神经病学等新型交叉学科应运而生。然而,我国一直都没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肿瘤学术英文期刊。“我们要为这些新型学科建立一个国际学术交流平台。”马飞说,基于多学科交叉、跨专业融合两个方向,推进肿瘤领域的学术交流便是创立Cancer Innovation学术期刊的目标。

Cancer Innovation自2022年6月首期上线以来,便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国际出版机构等多方支持,科技部国家卓越期刊行动计划给予Cancer Innovation“高起点新刊”的系列支持。“Cancer Innovation数据库目前也已经被几大国际数据库收录,其国际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马飞说。

“生物与信息融合”是科技部立项的重点专项,主要关注医学与信息学融合的医工交叉领域。作为重点专项研发计划的首席科学家、项目总负责人,马飞主要关注在支持肿瘤诊疗的关键技术研究。

该专项团队由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全国排名靠前的医疗机构的临床专家,以及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中南大学大数据学院等的优秀信息技术骨干和来自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等的顶级生物学人才组成。

“团队的目标就是通过相互协作,促进医学和信息学融合,在关键技术领域产生突破,带动肿瘤诊疗不断进步。”马飞介绍说,团队致力于推动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融合和隐私保护、文本信息处理,构建数据资产管理HRP系统、智能诊疗支持系统等,创新肿瘤科学研究的范式。

马飞介绍,“生物与信息融合”重点专项启动至今,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肿瘤临床数据集、国家抗肿瘤药物监测网的数据平台,平台搜集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27家医院从2013年至今的所有诊疗信息,建成了包含临床组学、影像组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入组学等的多组学融合的数据平台。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倡导日间诊疗

除了难治愈外,肿瘤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病程长。大部分肿瘤患者都会经历长期的住院过程。虽然肿瘤日间诊疗在欧美国家的肿瘤诊疗工作中已经占到了95%,但在国内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仅占肿瘤诊疗的5%。

马飞认为,应当大力推荐肿瘤日间诊疗模式。肿瘤日间诊疗会带来三方面的益处:首先是节约医疗资源;其次是树立健康的新理念,对于行动能力良好的患者,可以完成诊疗后立刻离开医院;最后,还能够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的生活尽量少地受到干扰。

“推广肿瘤日间诊疗模式,也是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一直在做的事。”作为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理事长,马飞介绍说,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的建院目标,就是为肿瘤防治提供了一个集产、学、研、用于一身的学术交流平台,专注于科研范式创新、诊疗手段创新、医疗管理模式创新,促进医学与其他多学科的融合、药物抑制剂的创新研发,同时推进“全方位、全周期”的“两全”管理理念。

让有限的医疗资源服务更多患者,鼓励患者本人参与到自身健康管理当中。“这是我们创新研究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们会一直坚持去做的事情。”马飞说。


文:谢文博

编辑:张昊华

审核:张士国


发布人:0777****    IP:61.145.7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