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教司2020年第二批编程猫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签约启动现场。
“中国在人工智能和少儿编程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必须要依托高校研究机构和中小学广泛的教学实践,这就需要更多的机构和人去参与、去推动,这也是编程猫一直坚持学术引领教研内容,与高校开展合作的初衷。”近日,在“教育部高教司2020年第二批编程猫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签约仪式暨开题研讨会”上,中国领先的创新教育企业编程猫创始人兼CEO李天驰作上述表示。
当日,编程猫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等10所高校团队就11个项目集中签约协同育人。李天驰希望,通过与高校的持续合作,在不断融入高校智囊团参与打造更加优质的少儿编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同时,探索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助力高校编程与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大批真正具有科技素养、创新能力的“未来创造者”。
据介绍,编程猫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始于2018年。在“教育部高教司2018年第二批编程猫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编程猫先后与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大学、深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签约合作,在师资培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联合建设实践基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诞生了一批典型案例。如与深圳大学合作开发设计基于图形化的人工智能编程课程《深度学习导论微课》;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团队共同研发并出版教材《Python项目实战从入门到精通》;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建的产学研实践基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交流、竞赛、实训等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编程猫首席科学家秦曾昌表示,编程教育作为新兴学科,并没有现成统一的教学体系,通过2018年的协同育人,编程猫与高校合作探索打造了一套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
为了重点解决中小学编程教育师资不足的难题,编程猫除了与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培养未来人才之外,还自主研发“未来教室”教学系统(目前已升级为 “点猫编程平台”),打造“AI双师课堂”创新型智慧教育教学模式,为公立院校等教学组织提供一站式编程教学解决方案,从而建立起坚实的STEAM学科体系。与此同时,编程猫通过打造前置职场训练的空间学院,并在各大高校建立空间学院站点,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平台,得到广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的青睐。
基于2018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取得积极有效的成果,编程猫继续申报 “教育部高教司2020年第二批编程猫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并获审核通过11项,覆盖了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深圳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10所高校,涵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三大项目类型。
秦曾昌表示,学术引领教研是编程猫始终的坚持,期望这次项目能够对课程、内容、师资培训三个方面起到更加决定性的引领,为编程猫“好工具”“好课程”“好老师”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助力编程教育高质量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5年的编程猫,是一家专注研发适合4-16岁青少儿编程教学体系的教育科技企业,一直以技术驱动教育革新,以“让孩子享受创造的乐趣”为使命,全面培养孩子计算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自成立之初,编程猫就立足自主创新,坚持自主研发编程工具产品矩阵及内容,实现了编程工具的全面国产化,成为国内首家免费提供多款国产自研工具的少儿编程企业,在编程工具、自主创新层面已具有全球竞争力。凭借在技术及内容层面的创新实力,编程猫成为首批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线教育服务5A级认证的优质企业,并入选人民日报社“品牌强国计划”,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合作伙伴。截止目前,编程猫累计服务全国21000余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