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刚过,吉林延边吉荫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一派忙碌,40几名员工在电脑前熟练操作。和大多数办公室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员工大部分是残疾人。
“我们公司做的是互联网服务外包工作,很多低端的基础性工作是可以交给肢体残疾的人完成的,这对于帮助残疾人就业,是一件可以良性循环的事。”总经理吕平键说道。
随着队伍不断壮大,公司业务越来越多(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吕平键的公司主要承接网站图文审核、音频转写、音视频剪辑、韩文翻译、韩文综艺节目字幕组等工作,且全部由残疾人完成。
吕平键用“水到渠成”形容自己的创业过程。大学毕业后进入到大型互联网企业,参与残疾人劳务外包业务,摸索出其中门路后,2019年回到家乡吉林省延吉市,创办公司。一切看起来如此平顺,然而,一件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却成了吕平键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选办公场地。
“我们的员工大多肢体不方便,需要办公楼有电梯,而和健全人同乘电梯的话,很容易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很方便的一楼,最好还和其他人有所分隔。”一筹莫展之际,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向吕平键伸出了援手。“管委会给我们提供了中韩科技园的一楼,独立开门,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帮了我的大忙。”
头脑风暴的时候,员工们总会给吕平键带来惊喜(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场地问题解决了,吕平键开始“招兵买马”。团队从10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56人,三、四级肢体残疾的残疾人经过筛选、培训、上岗,从最初的怀疑,到主动融入,再到介绍其朋友加入进来,员工们的收获,吕平键看得见。“残疾人在心态上和健全人有些差别,但是很多人更想证明自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高,他们干了一段时间之后有所收获,会介绍朋友来,我们好几个残疾人员工都要买车了。”
吕平键说,遇到挫折的时候,员工们的笑容最治愈(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3岁的于跃患有轻度孤独症,从来没离开过母亲的照顾。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她从最初的需要母亲全程陪同,到可以独自吃午饭、独自坐公交车、完全独立上班,现在已经完全胜任音频转写工作。“以前是她爸爸一个人工作,现在她能上班,她妈妈也可以打工了,变成全家三口都工作,家庭收入提高一倍多。”
45岁的单雪,凭借声音优势和视频剪辑能力,已经独立带团队,月收入在5千元左右。
50岁的陈亚萍,社保缴纳年限不足15年,在吕平键积极协调,补缴了社保,被公司返聘,现在已经拿“双份”工资。
投入到工作中的残疾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疫情过后,凭借行业优势,吕平键的团队获得了更多的业务资源和更高的价格优势,已经在筹建直播基地。尽管还面临着招聘难、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但吕平键相信,残疾人就业会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常态化。
“我能看到未来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残疾人和健全人一起共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只需要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给他们分配,这对企业也是优化人力成本的好事。”吕平键笃信。
来源:央广网
编辑:宣佳
审核:张雪飞、张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