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0月23日电 题:百万级AI开发者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在声博会现场“听”未来
新华社记者汪奥娜
23日,第三届世界声博会在安徽合肥开幕。与试衣镜融为一体的AI私教、帮助快递小哥快速收派件的智能穿戴设备、能“听懂”语音控制打字与上网的鼠标……开发者们展示出他们应用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描绘”的未来图景。
AI应用更加场景化与行业化
“魔镜,魔镜,打开宅家健康攻略。”在语音指令下,一块一人高的智能镜开启了健身模式。使用者在镜前跟着右上方的教练视频做动作,这块镜子就能判断出动作是否标准,并给出相应的指导。
“基于语音识别与3D肢体识别等技术,‘藏’在镜子中的AI私教能够帮助那些喜欢宅家的人拥有更好的健身体验。”安徽变脸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智森告诉记者,目前产品还未发售,就收到了200多台意向订单。
在声博会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一套由顺丰自主研发的可穿戴式移动收派终端。快递件一到,衣服上的工牌式扫描器就能快速识别单号,然后将数据立即传输到智能手表。这套智能穿戴设备在不影响快递小哥搬运货物的同时,还能帮助他们高效完成收派任务,平均每件的收派时间能缩短10余秒。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更加深入地融入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从AI技术的云端走向AI应用的终端。
“我们看到,一些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开始成为开发者,选用人工智能技术方案来解决行业刚需和痛点。在需求端的刺激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行业化、场景化。”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胡国平说。
AI开发者群体蓬勃生长
在遍地开花的AI应用背后,是越发茁壮的开发者群体。
“过去一年,科大讯飞开放平台上的开发者团队增长了约50万家,目前平台上157万家实名认证的团队,已经开发出了90多万个实实在在的应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
在声博会的活动上,不少开发者分享了亲身经历,他们开发的初衷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与更远的未来,而人工智能技术与该领域的相关开放平台成为实现这一初衷的有力工具。
作为盲用读屏软件开发者,曹军让跟自己一样的盲人朋友们顺利用上了手机软件,也能像视力正常的人们一样,发短信、开网店、炒股票等,圆了“看”到更广阔世界的梦想。
在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毛伟看来,参加各类开发者大赛,是为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此反哺理论研究,形成良性循环。“随着一些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不断地发展成熟,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团队都有机会便捷地利用平台资源,进而推出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应用。”毛伟说。
一方面,开放平台降低了开发门槛,另一方面,开发者也是开放平台的第一生产力。刘庆峰表示,只有形成产业链与生态体系,人工智能这一产业才能生生不息地发展与繁荣。
“AI未来”可期
除了推出便利生活的各类应用,海量开发者们同样扮演着前瞻性探索的角色。
来自小米AI实验室的王昭告诉记者,实际应用落地与算法预演常常是两条腿并行的,而后者是为未来推出的产品做准备。在此次声博会上,由科大讯飞发起的开发者大赛公布比赛结果,王昭所在的团队获得了婴儿啼哭声识别挑战赛的第一名。
“当前市场上已经有了一些产品,实现了婴儿在家里哭,父母手机上就能收到短信提示的功能,但弄不清楚婴儿啼哭的原因,还是会让年轻父母感到束手无策。我们研究识别婴儿啼哭声的算法,也是想对已有产品进行延伸。”王昭说。
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由龙头企业搭建的多个公共技术平台成了概念的孵化地与探索先行的发源地。
昂贵的高性能计算资源、漫长低效的AI开发,是很多企业转型升级的难关。针对这一难题,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搭建了类脑智能开放平台,为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以及快速构建、训练模型的开发环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平台为6000多名开发者、40余家科研院所和医疗单位提供服务。疫后,平台使用者仍络绎不绝,高峰时期还出现用户排队等待的情况。
“当前,技术迭代与产业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提前规划与布局,推动源头创新不断迸发,才能更好地促进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科类脑董事长刘海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