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祺教子的故事,是被追问的最多的。
一个是说他妹妹考试,说小时候妹妹的学习蛮好,一回考试不知怎么考失手了,只考了64分。妹妹以为这下回家肯定要挨打,要是妈妈签名,必打无疑。妹妹就去找爸爸。汪先生看了看,也觉得考的有点儿失常,可是二话没说,就签了“曾祺”两字。妹妹第二天回到学校,老师见到就问,“回家挨打了?”妹妹摇了摇头,老师又问,“受批评了?”妹妹还是摇摇头。老师纳闷儿了,接过卷子仔细看那签名,端详了半天,恍然大悟,“哦,你爸爸不是亲爸,你姓汪,你爸爸姓曾。”
第二个是汪朗自己的,说他自己上小学时,一次老师布置作业。汪朗写了篇《我的家》。就平铺直叙的写了家里的几个成员:爸爸妈妈和妹妹。干巴巴的。回来给汪先生看,汪先生说,你要举几个例子就不干巴了,比如说写妈妈,就写妈妈,多忙啊,她是新华社的记者,经常出差,一出差,好多天都见不到她。妈妈回来,都是晒的黑黑的,妈妈回来了,桌子上的筷子多了,笑声也多了,这样就不苍白了,就生动了。汪朗便记住了,按照这个写,果然得了优。
再大一点时,汪先生那时赋闲在家没事,汪师母就说,你就不能教教孩子写作?汪先生于是找了一本《古文观止》。给汪朗讲了一篇《五柳先生传》,之后就再没有下文了。汪师母再说,汪先生就脖子一梗,“我写作谁教过我?”
许多年后,汪先生写过一篇有名的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写他自己的父亲,写自己与子女的关系。其中一个观点:子女的未来是属于子女自己的,谁要是想以自己想法塑造自己的子女,那是愚蠢的,甚至可恶。汪先生虽然是上世纪初出生的人,但是他是开明的,他的观点就现在来讲也是可贵的。如果做父母的能接受孩子的平庸,接受孩子的客观存在性,那两代人之间将会矛盾和冲突将会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