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回想一下,在我们的童年时代,你有没有听到父母说过这样的话?
“小孩子家的懂个什么,管那么多干嘛?”
“这不是你们小孩子应该关心的事儿,你们只要好好学习就够了。”
“不用搭理这孩子,小孩子家的,让他哭一会儿,自己就好了。”
“小孩子哪儿知道什么累,上个学有什么好累的?”
“小孩子家……”
不知道当年,还是孩子的你们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呢?不服气,沮丧还是莫名失落?
但听得多了,大概很多人也渐渐认同这样的说法了吧。因为,有很多人在自己长大并成为父母之后,他们也常常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这样的话。
但其实,这些人,包括我们的父辈,全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说法,虽然不打不骂,但却对孩子造成了一种隐性的伤害,这种伤害甚至连孩子自己都不一定能够意识得到,而这种伤害造成的结果也往往只能在漫长的时光中若隐若现,但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果仔细观察那些经常对孩子这么说话的父母,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不容易发现的规律,他们无论与自己的父母,还是与自己的子女,关系都算不上多么好。多么恶劣或许算不上,但是一定不会出现那种融洽如朋友的亲子关系,反而会显得相当冷漠,僵硬。
这就是这种行为的第一种恶果:对亲子关系造成永久性伤害。
因为这样的话,基本上就是在默认“孩子的事情都是小事,不必在意”这种认知,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因为任何人在自己重视的事情上面被人无视了,都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自尊心受到的伤害是最难治愈的,也最容易造成关系的疏远和冷漠。
同时,这也是造成孩子自信心受损,变得自卑的元凶之一。
因为,这种说法同时也在表达着对孩子的极度不信任。很多事情,父母不愿意让孩子插手或发表意见,在他们的认知里,孩子永远都是错误的,孩子的意见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孩子只需要安安生生做好一个乖孩子就好了,多做一点都是错。
但恰恰是这种认知,正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对孩子自尊心的打击正是源自于此,伤害亲子关系的根源也是来自这里。
这种认知,给孩子造成了一种“不信任感”的氛围,孩子就因为自己是孩子,所以永远无法得到父母的信任,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不被承认应该有想法,这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实际上,孩子真的不应该有想法吗?孩子的想法真的都是错的吗?其实不然。
如今社会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父母所依仗的“人生经验”每天都在过时。反而是不断大量吸取新知识,并不会被“人生经验”束缚思维的孩子,反而会有比父母更敏锐的认知。
更何况,孩子就算错了又怎么样?列宁曾经说过,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因为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犯错的过程中汲取经验,从不犯错的孩子,永远不会真正成长。如果父母不给孩子尝试和犯错的机会,孩子怎么可能成长呢?
而且,很多父母尤其看不惯孩子“掺和”大人的事情。然而,什么叫大人的事情?孩子终有一天会成为大人,永远不让他们参与“大人的事情”并对此有所认知,当孩子真正长大,要处理自己的“大人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会是怎样的无措?
或许,父母们会觉得孩子的意见见解很幼稚,但父母可以尝试给孩子讲解,让孩子对大人的世界有所认知,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有好处的。另一方面,这也能让孩子产生一种“父母也承认我已经长大了”的感觉,这对孩子树立自信心是极有好处的。
说到这里,父母们应该已经认识到这种话术的危害了吧。但,或许还会有人疑惑,既然这种对于孩子的话术有这么多坏处,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用呢?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这种话术的使用者们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危害,而另一方面,这种话术只需要父母付出极低的思维成本,就能轻易排除孩子们对他们的干扰,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解释,排解自己心中担忧。
想想看,无论孩子如何哭闹,出现什么样让父母无法理解的行为,父母只要说一句“小孩子就这样”或是“小孩子有什么”之类的话,就不用再费心探究孩子的心理,不用再花时间和精力去寻求和孩子的有效沟通,这是多么轻松的事情啊。
而且,当他们的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当他们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孩子哭闹或是出现他们无法理解的行为时,这种童年的记忆就会浮现,他们的孩子会想起,哦,原来当初我的父母就是这么对付我的,那我也可以拿来对付我的孩子啊。
正是这种心理,让这种话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似乎还要继续传递下去。但,在了解了其中危害之后,父母朋友们,让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的亲子关系不会向冷漠僵硬的方向发展,让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不要把这种错误继续传递下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10) 6400 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