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千锤百炼,过硬的技术是表达思想的基石 ——记杰出钢琴艺术家王迦勒
2022-10-19 10:10  浏览:6020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闹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闹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出生于大西北的王迦勒自幼师从于西北师大汪子良教授,11岁考取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师从于索罗门米考夫斯基。2002年,王迦勒以钢琴专业第一名,文化课高考成绩甘肃省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师从于王海波副教授。2006年考入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博士班,师从于当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俄罗斯钢琴演奏家、教育家阿尔萨基·谢维托夫。同阿尔萨基·谢维托夫的学习为王迦勒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应兰州市文化局、兰州市教育局、兰州市音乐家协会、兰州市歌舞剧院、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邀请,成功举办了“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专场音乐会。2011年9月,年仅27岁的王迦勒便受聘任教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青年钢琴家,王迦勒在各大国际音乐演出的舞台上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毕业后很快就成为一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青年钢琴演奏家。他的演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誉,演奏足迹遍布中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多个国家。他所获的其他成绩包括:2021年英国世界古典音乐大奖(Word Classical Music Awards)银奖、2021年甘肃省器乐大赛西洋器乐组器乐组合解构重奏组合职业组一等奖、第四届香港国际音乐节甘肃赛区一等奖、第九届中国音乐节金钟奖钢琴与弦乐重奏组一等奖等。

在音色的变化与演奏作品的处理方面,王迦勒有独到的见解,因此他的演奏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何让乐曲更能打动人,王迦勒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艺术都在朝着创新化的方向演变,钢琴也不例外,王迦勒对改善钢琴音色所作出的技巧精进,对今后钢琴演奏的影响很大。

 

潜心钻研触键方式改善钢琴音色

王迦勒认为,要把音乐弹得好听动人,首先就是发音。弹琴的关键在于“弹”,在弹琴时手掌是动力之源,是一个发动机,只有利用掌关节很迅速地把手指抬起来再弹下去,这样的声音才集中、有力量,同时掌关节发动的一瞬间又是将耳朵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如何能使弹奏的声音更好听,王迦勒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这不是机械的简单重复,也不是物理上手指抬得多高。好的声音应该是有“根”的,立体的,透彻而明亮,快起来还有颗粒。这样的训练也从一开始就培养了演奏者用心、用耳朵练琴的习惯,但是大多数钢琴家却没有重视这一点,王迦勒认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手上一丁点力度的不同,乐曲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深度,也同样不尽相同。

2015年,在“肖邦纪念奖”国际钢琴公开赛上,王迦勒演奏了《谐谑曲 OP.20》,王迦勒运用前踏板的方式弹奏引子的两个和弦,换踏板时干净利落,触键方式用到“敲”的方法。这位青年钢琴家用肩膀带动整个手臂,外加腰部的力量,用指端垂直击键,通过加大动作幅度从而达到音量、音色的爆发力。这两个主和弦是《谐谑曲 OP.20》开头的闪光点,由于王迦勒精准地表达,在第 1—8 小节当中,听众便感受到了这首曲子的内涵与思想。接下来乐曲开始进入主题,这部分王迦勒采用的是“击”的触键方式,他快速地击键,用小臂来带动手腕,随后手指干脆利落地下键。接着,王迦勒用左手非常快速地双音和单音交错弹奏,与右手的主线旋律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带来了激动人心的谐谑曲风格,为后半部分的旋律线做铺垫。而到了高潮部分,他的右手把音乐的主线旋律推到了另一个高度,之后又反复地运用此旋律线,似乎一直在表达肖邦的愤怒之声,使听众能够感受到肖邦一直在对人们诉说的心声。这种丰富叠加的音乐情绪就像是肖邦的一种愤怒,表现出了肖邦面临艰难处境时仍然对现实的反抗。王迦勒的完美表现,赢得现场众多音乐家及参赛者阵阵掌声。

一场完美的演出背后藏着无尽的付出,与其他钢琴演奏者不同,王迦勒是国内少有的在钢琴演奏中能够自如运用指力触键、手力触键、前臂触键和全臂触键的钢琴家,这样能够有效调节音色,提升乐曲演奏的饱满度。王迦勒使用不同的手指触键部位,以此实现对钢琴音色的调整与控制,适用于不同风格乐曲的演奏。全面掌握音乐表达的特征,增强演奏表达效果,除了手指触键部位,触键速度过快或者过慢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钢琴音色的表现效果。控制触键的速度就是为了调节钢琴音量的强弱,通常来讲,演奏者的手指触键速度过快时,演奏出来的钢琴音色比较激烈高昂,若触键速度过慢,产生的钢琴音量则会减弱。每部钢琴作品的触键速度不是绝对固定的,因此,王迦勒非常重视合理控制触键速度,配合钢琴乐曲曲目及演奏风格,从而提升钢琴音色的表现力。

王迦勒这一风格在业界大受好评,并被演奏者们争相学习。他给人最深的印象既不是炫技,也不是深刻,而是音乐上的朴实。这种朴实源于他的触键以及内敛的演奏风格,使得乐曲本身的情感可以更生动地表达,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脚踏实地扎实基本功,王迦勒给钢琴演奏者们好好上了一课,作为演奏家,技术上应当不断追求精进,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与思想。

 

推动行业重视踏板运用

在演奏过程中,王迦勒除了能够合理控制触键的部位、速度和力度等,还很注重踏板的运用。运用踏板主要是为了强化演奏节奏和旋律,提升钢琴音色的饱满度,但这也是行业里钢琴演奏者们经常忽视的地方,这会对钢琴音色带来一定的影响。而王迦勒在每次练习之前,都会结合踏板与音色之间的关系,根据钢琴作品主题和风格,选择踏板形式来突出音色表现特点。

在王迦勒的论文《论钢琴室内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中,他也指出钢琴演奏者需要关注演奏作品的整体性,利用不同的触键和踏板促使各声部更加协调、统一,以此使得最终呈现出的演奏效果更加立体、丰富和生动。技巧只是音乐的一部分,完善的技巧会给音乐增加色彩,新的技巧的加入对音乐的表现力提供了新的可能。在《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与效果》一文中,王迦勒更是用乐曲《秋风词》的实际演出反馈来论证了踏板的重要性。

王迦勒认为,踏板是钢琴演奏当中的核心,贝多芬本人在演奏期间也会多次运用到踏板。在2020年“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交响音乐会”上,王迦勒演奏了《降 E 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在《降 E 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当中对踏板的变化和使用提出了相对较为完善的使用标准与使用方式。贝多芬的《降 E 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当中呈现出气势恢宏的场景与情感表达,为了更好的去表达,王迦勒采用了右踏板,右踏板具有延长音节的作用。从《降 E 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起,右手的旋律一直在和弦变换当中,右手的高音部分所弹奏的旋律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连贯性和歌唱性,因此,王迦勒采取了一种切分踏板的方式,也就是在不同和弦需要的时候对踏板进行变换,这也会带给听者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王迦勒对踏板的正确使用,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这是一首洋溢着明朗、阔达、活泼、光辉的乐曲,人间的阴暗和悲苦的影子一点也看不到,反而散发出一道道灿烂的光芒,朝气蓬勃而且华丽绚烂,内容非常热烈。而这首曲子正是由于这种风格,所以贝多芬使用了很多的力度标记,不重视踏板的使用就很难还原出乐谱的美感。王迦勒便用他一次次的演出,来向大家展示了踏板的重要性,让踏板使用在国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极大地影响了国内钢琴演奏对精准性的追求。

对于钢琴演奏技巧的持续关注与钻研,使得王迦勒不断更新和提升自身的演奏技巧,在掌握了精湛的演奏技巧的情况下,尤其是较为复杂的技巧,王迦勒得以真正地将其对于钢琴演奏的创新设想落实到实践,为观众献上一场又一场精彩纷呈且新颖独特的表演。他对演奏技巧的钻研也为钢琴演奏的发展产生了推动性的作用。(文:王浩然)


【广告】

发布人:375f****    IP:61.145.58.***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