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进入指定区卡口处只站定1秒,在没有任何人与其接触测温、也没有人向其“盘问”逐项填表的情况下,就完成一份汇聚姓名、编号、测量温度、时间、地点、温度异常、责任人、现场照片等8项数据的立体表格……由烟台留创园区企业、山东诚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体温检测产品和疫情大数据平台产系统,近年来在科技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我这一个月来到访各处、经历体温检测最快的一次!”一位使用产品的“外来人员”,只按提示扫了一下身份证,也是秒速完成了测温。更让他感叹的是,在身旁一侧的电视大屏上,自己还能多维度查询数据,以数据、饼状图、柱状图等形式展示今天来过的其他人员。
如此快的检测,是否做到了精度准确呢?将热水杯放在额头一会,再次走进了测温区域,屏幕立即显示38.4℃,机器随即发出异常警报声;随后,工作人员用便携式体温仪来测试头部,温度同样为38.3 ℃,丝毫不差。
山东诚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经过大量的前期测试、调试和优化,智能体温检测仪器的测温精度为+-0.3度,能够适用于10℃以上、不超过32℃的常温环境,通常情况下,被测人员检测时间不到1秒,而且,全过程中不需要直接接触。
更让研发人员感到自豪的是,系统具备四种身份识别方式可选:人脸识别、身份证识别、校园卡、二维码识别,将身份和体温自动匹配形成汇报数据上传平台;可快速部署,一体化交付,起到提高效率、提升管控的作用。
这样一个防疫“神器”究竟是怎样诞生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复工复产、开学返程高峰马上要到来,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必定会几何式放大,基于多年科技成果和经验,企业立即着手开展研发。
校园内外,孩子们的安危,牵动着所有家长和整个社会的神经。这一防疫“神器”,将如何发挥奇兵作用呢?在我市某校门外设置的温度、身份监测点,会对教师、学生逐一检测体温,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证识别、校园卡、二维码识别,将身份和体温自动匹配形成汇报数据上传平台,对需要进入校园的特殊外来人员,做身份识别和体温检测,数据自动汇报上传;
在学生公寓通道,办公区域通道设置温度、身份监测点,对学生、教师逐一检测体温,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证识别、校园卡识别、二维码识别将身份和体温自动匹配形成汇报数据上传平台,自动形成晨午检测报告上传数据平台。
据了解,截止目前,这一产品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公共场所,相继上岗防疫,实现了应用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技术精准检测,可以汇聚被检测人员名称、编号、测量温度、时间、地点、温度异常、责任人、现场照片等数据,能够形成一个单位或一个区域的疫情数据,解决社会担忧。(李晓鹏 张晶 孟宪臣)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