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制造业方面,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4.3个百分点;服务业方面,2020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快9.0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6.9%;投资方面,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比全部投资快7.9个百分点。
在这份报告中,数字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公报》显示,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持续提高,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上年大幅提高4.0个百分点。
数字经济在我国发展的特点
近日,人民数据研究院通过挖掘大数据研究发现,北方区域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发展具有较大潜力,舆论期待值高。通过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发现,北纬31°附近分布着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武汉、长沙、成都、重庆等城市,几乎囊括了中国全部的颈部城市(强二线城市)和1座头部城市,被舆论视为经济的活跃地带。
研究显示,以数字经济的热度作为关键词组按地域进行抓取,研究数据显示,舆论对北方数字经济发展仍有较高期待:以舆论期待最高的杭州为参照,设定期待值为100,舆论对北京数字经济的期待值为97,仅次于杭州;尽管2020年前三季度 GDP排名中,南京以相对优势超越天津,但舆论对天津的期待值为80.5,明显高于南京72.5。“硬数据”GDP指标背后,舆论还有对数字经济相关因素等“软实力”的期待。
而在省会城市中,高新企业数量占比排名前十的,北方占了6个,包括西安、银川、拉萨、太原、兰州、长春。其中,西安高新企业占比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昆明,达85%。
从科研方面看,2019年,北京数字经济研发投入(超2000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5万家)、研究与试验发展(R&D)规模占GDP的比重(6.31%)均位列全国城市第一。数据显示,西安研发经费虽仅为481.76亿元,但研究与试验发展(R&D)规模占GDP的比重仅次于北京,达到5.2%。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数据显示,新增初创企业20强城市中,西安稳居第一梯队,达200万家左右。从迁入企业2017-2019年的复合增长率来看,济南增速为31.2%,位列第一。此外,同为北方城市的乌鲁木齐、伊犁分别位于榜单的第5名和第14名。
从产业优势来看,郑州拥有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两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智能手机产量约占全国七分之一,速冻食品占全国60%份额,客车销量约占全球七分之一。
专家表示,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以土地、劳动力、资本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则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增列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进一步提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数字化发展。这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数字经济的未来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以技术创新驱动数字产业快速发展,以业态和模式创新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对冲疫情、平抑风险的经济“压舱石”。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8.2%,1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5.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1%,各项增长表现超过其他产业同期水平,在全国经济由负转正中的牵引作用突显。
同时,数字技术与医疗、教育、交通、零售、制造业等各行业深度融合按下“快进键”,智慧课堂、协同办公全面普及,“云问诊”、“云会展”、“云旅游”纷纷上线,网络直播、共享员工等个人就业新形态不断涌现。以电商直播为例,1-6月上半年全国电商直播超过1000万场,活跃主播人数超过40万,观看人次超过500亿,上架商品数超过2000万。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赖于数据要素市场的优化配置。2020年,政府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各地纷纷把着力点放在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如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揭牌成立,北京、深圳先后提出探索建立数据交易中心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与上一轮建设热潮相比,各大数据交易中心的建设模式正逐步从政府主导向政企合作转变,发展重心从交易数据向搭建数据共享、多方计算、利益分享的数据可信交换空间,支撑数据资源汇聚、资产管理、质量治理、价值流转、产品交易等更多平台服务能力转变。
如何加速数据要素的市场优化?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组织策划的“启航·数智新经济”论坛上,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姜奇平认为,激活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是抓住先进生产力、新生产方式的关键。数据被当做技术、商品来认识之外,也要当做资本来认识。如电商投入的虚拟店铺,作为流通业的生产资料,使企业不用再以固定资产投资而转向以轻资产运作的方式来进行生产活动。在实践中,大力推进实物生产资料数字化,按照市场化原则促进生产资料共享,这样的要素资本有无限的充裕性,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的动能是源源不绝的。
人民数据大数据产业智慧平台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用“不平凡之年书写非凡答卷”来点评2020年的经济社会统计公报。盛来运称,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如期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面展示了一年来全国人民顽强奋斗取得的令世界瞩目、可载入史册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催人奋进。
笔者相信,数字经济是真正面向未来的经济形态。以2021年为新的起点,一方面继续推动数字经济自身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充分激发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化学反应”,为增强我国经济活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在截稿之时,两条有关数字经济的新闻让人心潮澎湃:今年3月1日起,全国首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施行;2月28日,成都市数字人民币红包中签人数出炉,共有203060人中签,其中获得178元红包人数为138805人,获得238元红包人数为64255人……(梅亚川)
本文数据参考:国家信息中心、人民数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