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新闻
以学教育:孩子脱离是能力的标志,《人世间》的晚年并不罕见
2022-02-14 15:14  浏览:972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闹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闹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随着教育让孩子有能力脱离家庭,走得更远,以学教育却发现父母却可能因此失去天伦之乐。这也是急速发展的现代化大环境下的一场共谋。

以学教育最近和朋友聊起最近的热播剧《人世间》。“你看周家母亲瘫痪在床,谁在身边端茶倒水?有成就的孩子不是在国外就是在大城市忙事业,反而是那个不太出色的孩子,陪着你过生活。朋友想想,自己就一个孩子,这么努力养娃干啥?把她送到国外去,我老了,谁来陪我呢?”

不过以学教育认为“孩子嘛,总是要离开自己父母闯天下呀,他们有成就,也是你的光荣和骄傲。

《人世间》从某个侧面展示出了家有三个儿女的老夫妻是如何应对晚年生活的。大儿子周秉义事业有成,注定不会留在父母身边,二女儿周蓉才华横溢,旅居法国,也不会留在父母身边,只有小儿子周秉昆读书不太灵光,飞不远,虽然不能给父母挣面子,却能在父母有事的时候忙前忙后,竟然是最让父母晚年感到慰藉的孩子。

 

https://appimg.dzwww.com/2022/0214/1frrgss61asm1tha35.jpg11.png

 

这一幕让许多中年父母唏嘘不已。他们已经度过了一心离家闯荡事业的青年期,偶尔为无法照顾远方父母内疚,看着正奔向遥远城市和国度的孩子,数算着不断冒出来的白发和皱纹,不禁心有戚戚:把孩子培养得更优秀更杰出,在大城市和异国打拼,不再需要和依靠我们,真的做对了吗?我们的晚年注定要如此孤独吗?事实上,孤独的晚年并不遥远,也不罕见。

今天的教育让许多孩子有能力脱离家庭。以学教育觉得脱离不仅是能力的标志,也是潮流的价值观:成为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然而,父母却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天伦之乐。几十年前,这些功能还在由互相照顾、紧密合作的家庭进行提供。如今,社会多了不少对老年生活的教育,诸如做一个自觉的父母,不给孩子添麻烦;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不要总是打扰和依赖孩子……

现代化进程创造了新的文化,然而人对情感的需求并没有发生快速转变,人们仍然渴望情感。以学教育发现,依恋并不局限于儿童期对妈妈、成年期对亲密关系,对子孙儿女的依恋是老年人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份从“摇篮”延伸到“坟墓”的情感需求,让人在面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中感受着安全和幸福。面对离家千万里的优秀孩子,失去了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父母们正在咽下苦涩,或者努力寻回一些确定性。

“越老越怕孤单,越老越怕被嫌弃。不给孩子惹麻烦,只想帮帮他们,我们自己有退休金,孩子也能经常孝敬一些,但是心里还是怕,怕老,怕身体不好,怕寂寞,怕老伴先走。”跳广场舞的阿姨们私底下聊天,她们表示,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大城市帮孩子带娃,虽然辛苦,但是也让他们对未来养老有所期待,“虽然不明说,但是心里还是希望老了,老了,能跟孩子们在一起。”

人们赞美少年,厌恶衰老,只是,每一个离家的少年也有衰老的时候。养育孩子又该何去何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10) 6400 4224。

发布人:034b****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