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领域战略专家、企业创新增长顾问、央/国企新混改资深专家、未来标杆实验室创始人张晏佳女士受邀参加山东省泰安市企业家论坛活动,发表《聚力“十四五”,中国企业十倍速成长机会与战略指南》的主题演讲;
(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领域战略专家张晏佳演讲照片)
以下为张晏佳演讲内容部分摘录:
1、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不确定性中,中国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如何理解“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①不确定性包括经营性不确定性和结构性不确定性,经营性不确定性是可以预知的,运用过去的经验足可以应对,比如成本变化、盈利变化、市场变化、行业变化。结构性不确定性则不易显现,但会改变产业格局,带来根本性影响;②新常态的本质是“提质增效”。在发展速度层面,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发展结构层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发展动力层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张晏佳的观点:在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加剧黑天鹅频出、全球政治与经济秩序重塑、生态环境、生存健康危机重重、新兴技术与供需结构革命性升级等大时代背景下,只有能够控制住疫情的国家,才是够创造财富的国家,如果没有控制住疫情,什么都是惘然;
2、如何布局3-5年,如何应对2021?张晏佳观点:看五年,想三年, 踏踏实实干一年!①看五年,是为了抓住未来趋势:哪件事情没有做,5年后自己一定会特别后悔?关键在于从“看到”到“看透”;②想三年,是为了制定战略目标:要做到什么地步,3年后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关键在于从“想到”到“想透”;是为了变成具体行动:干一年,是为了能实现目标,1年时间里我要提升什么能力?关键在于从“完成业绩”到“能力积累”;怎么看到和看透未来五年的机会在哪里是企业经营者的第一痛点。方法有三个:顺应国家大势、站在巨人肩膀、借力牛人思维。
(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领域战略专家张晏佳演讲照片)
3、从“十四五”预判未来五年中国一定会发生的是什么?2020年10月29日确定了《中 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1年3月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议》是定性,指明方向;《纲要》是定量,确定细节,如何解读?张晏佳观点:如果你不能描述它,你就不能衡量它;如果你不能衡量它,你就不能分解它;如果你不能分解它,你就不能管理实现它;所以要从“量”字入手。从文件中,首先我们看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为5大核心方面, 20个主要指标 :经济发展:3个、创新驱动3个、民生福祉7个、绿色生态5个、安全保障2个(头一次把粮食和能源安全上升到国家发展指标层面)。在这之中我们发现2025年国家没有明确的增长指标“保持在合力区间,各年度视情况提出”背后的含义就是“中国正从数量时代迈向质量时代”。如何实现?一个是效率升级、一个是和谐发展。具体实践有五大方向:科技创新、数字中国、新能源、城市化、一老一小。
关于科技创新:1988年我国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十二五规划中,创新驱动位列所有战略第6位。十三五规划中,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战略提高到了5年规划战略的首位。十四五规划中,创新驱动发展,继续位列首位,新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内容,全方位加强科技创新。各地政府工作报告(除贵州放在第6项外),都将科技创新列为重点工作的前三项,多个经济发达地区还对研究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出了超过2%的量化目标。《纲要》重点提出两大方面:1、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2、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关于数字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的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进入到百花齐放阶段,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将进一步深度融合,催生出大量的新产业和新模式。所有产业都将被数字化重新升级一遍:产业链结构和全要素从 错配-适配-最优配置。7大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VR / AR;10个数字应用场景: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政务;
关于新能源:中国的新能源革命正在催生一条,罕见的长达40年增长的超级赛道。碳中和将是百万亿级产业风口,“碳达峰”、“碳中和”将成为宏观和产业政策制定的指导原则,并将全面纳入经济结构性改革、投资政策和创新等领域,中国将进入由能源革命驱动的产业结构转型创新期。碳中和,对中国经济未来影响有多大?①中国的碳分布:中国99亿吨二氧化碳(平均1吨代表1万亿GDP);②能源结构需要重构: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中的比重将大幅提升,将从目前的10%以内提升至70%以上,平均每年提升1.5%的比重。实现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资,需要巨量金融体系的投融资支撑;
关于城市群:发展城市群会让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产业可分工、基建可共享。发展原则“更多更强更大”,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的发展中给予更多支持;要在不够强的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中,注入资源和政策,让他们变强。要还很小的尔滨长春、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天山北坡、宁夏沿黄河等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给予孵化和抚育政策和产业资源帮助他们变大。
关于一老一小:一切的发展都以“人”为核心,过去中国发展的基础红利是人口红利,随着老龄化、新增人口锐减等引发的问题逐步凸显,如何应对新的人口结构下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首先要做好“一老一小”,在儿童方面解决两个关键点“托育问题”和“儿童安全问题”,在老人方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协同发展养老体系,涉及社区适老化改造和构建养老服务网络两个领域。
(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领域战略专家张晏佳演讲照片)
4、沿着“十四五” 推演机会,中国有哪些值得 all in 的产业风口?张晏佳观点:风口分大小,分长短,分快慢:小风口吹2-3年,中风口3-5年,大风口10年、20年;如何定义风口?持续5-8年,有持续资金流入、需求增长、人才涌入,有长期投资机会或者持续创业/业务转型的机会的行业;所谓风口行业:现在是新兴行业,未来5-10年后将是不可或缺的传统行业。找风口的方法:看政策、看缺口、看底层用户变化、看科技效率进展、看博弈;
除了碳中和风口,还有哪些?①数十万亿级的新基建风口:新基建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底座,抢先部署新一轮新基建项目建设,积极利用新基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新经济,有利于在新一轮发展中谋得竞争新优势。新基建的七大产业领域:5G基建是打造信息高手公路升级版;大数据中心是夯实智能经济基础;人工智能是培育智能经济形态;工业互联网是重构工业生态体系;特高压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是构建新的城市群网络;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新能源基站、消除里程焦虑;②十万亿级的物流产业风口:物流市场有多大?官方说法是物流是10~12万亿,但实际情况远不止,很多口径没算上。中国的特殊地理结构与产业结构就决定了中国物流行业任重道远:中国80%的钢铁在北方,70%的用钢量在南方加工和销售;80%煤炭矿石在西北西南,80%的用量在东南沿海渤海湾。农产品60%,在东北,西北,华中,70%消费量在华东,华南,环渤海。如何通过数字化物流来变革,实现降本增效?③十万亿级的硬科技风口:除了芯片和半导体等硬科技、卡脖子技术等,还要关注基础材料、高端材料;④十万亿级的教育产业风口:教育行业是一个穿越周期的过程,通胀通缩,经济周期都对教育影响不大,需求稳定性强。因为互联网,各行各业人的经验和能力“商品化”,认知红利的机会,互联网让知识大保障,学习方式优化的机会。⑤十万亿级的消费风口:首先是在疫情过后,报复性消费反弹的机会:国内游、跨境购、垂直消费产品、功能替代型产品等。在刚刚过去的“五一” 劳动节假期,中国消费市场的火爆令世界惊叹: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2.3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119.7%、138.1%;全国电影票房超过16亿元,创下新纪录;假期前4天银联网络的交易金额达到1.5万亿元,同比增长5.3%。还有其它消费细分赛道:中国素食人口超过5000万,电子产品发烧友1.15亿,手办收藏者300万、手办年销量1000万个,主播约400万,粉丝过万的内容创作者超过10万。脱发人数3亿,2亿人睡眠障碍3000万人重度失眠,心血管病患者3.3亿,老年痴呆1000万人,宫颈癌患者共有30万人,过敏性疾病患者2.7亿人等等。
张晏佳: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看到确定性的方向,成功的标准就是“企业是否能够All in?”,就是即使过去没积累、没做过、现在没有对口能力,也要创造能力和条件扎进去,盯住一个确定性未来,长期all in。(2021年3月30日,52岁的雷军发布了长达3小时的发布会,雷军:“小米汽车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想想小米在汽车行业中有什么?),我是张晏佳,专注于中国式独角兽的孵化;未来有多近,在于我们已走了多远;未来有多美,在于我们与谁同行;在一起,创造无限可能!更多独角兽孵化和隐形冠军的专业内容可关注“张晏佳私享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