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新闻
临沂沂水:一把老算盘,三代守初心
2021-05-31 17:22  浏览:1144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闹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闹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周末闲暇,在家整理家务,5岁的女儿把放在橱柜里的一把老算盘翻了出来,问我:“妈妈,这是什么呀?”我回答女儿:“这是妈妈的爷爷留下的算盘,是用来算数的”。看着那把褪色的老算盘,又想起父亲赠与我的那几个分币,感慨万千。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农信第三代”,那斑驳的算盘账本,那泛黄的破旧背包,还有上辈人坚守初心、开拓奋斗的样子,是刻在我记忆里念念回响的豪迈礼赞。   “三铁”立身
       我的爷爷,生于1936年,上世纪60年代成为农信社的一员。爷爷说,当时条件很艰苦,一个管理区只分派一名工作人员,一个布包,一把算盘,几本账簿,两只笔就是全部的行当。每天都是靠着步行,背着挎包,带上干粮,顶风冒雨,走千家,访万户。入股、存款、放贷、发放救济金、烟站粮站结算等,都是爷爷一人在忙。遇到乡里乡亲卖粮食、棉花等,爷爷能帮上忙的都去帮忙,就是正吃着饭,只要别人一叫,立马就去帮忙了,每天忙完常常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就要步行往返二十多里路去报账。
爷爷常说,一把算盘就像战场上士兵的枪,随用随拿不离左右。“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剩一……”这些算盘口诀,爷爷一直熟记于心;“手工算账,尤其是存款利息分几段算,要仔细核对,一不留心拨错珠数,或者大小写不对应,就算错了。虽然有时只差几分钱,但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所以算盘一定要打得很仔细。”铁账、铁笔、铁算盘(三铁)是立身之本,也是那时农信人严谨作风的见证,这就是爷爷教会我的。 敬业奉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父亲把爷爷传给他的算盘珍藏了起来,买了一把新算盘,牢记着爷爷“三铁”立身的嘱咐接班了。当时的信用社已有很大的发展,办公场所固定,交通条件便利,待遇有所提高。当时上班的形象依然被妈妈提起,上穿白色衬衣,下穿的确良藏蓝的裤子,胸前的口袋里别着一枝钢笔,在阳光的照耀下,骑着二八杠自行车上班的形象特别的帅气。
       伴随着改革开放,企业如雨后春笋,造纸厂,油顶厂,食品厂,建筑公司,布鞋厂数不胜数。父亲从事信贷员的工作,不管是在乡镇还是到沂城支行,父亲始终扎扎实实奋斗在每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辞辛苦奋战在服务三农的第一线。父亲时刻牢记爷爷的教导,恪守本分、履职尽责,沒有一笔错账、漏账,从事信贷工作近30年,发放的贷款没发生过一笔逾期,没出现过一笔不良。小时候的我只是记得他总是很忙,白天出发,晚上加班,忙的随便吃点饭不作逗留,与我们也很少说话。随着我的长大,我才慢慢理解了父亲。 算盘情结
       伴随着算盘珠子拨动的噼啪声,2011年,我通过了农商行招聘考试。当着爷爷的面,父亲郑重的把老算盘传给了我,他自己用的算盘、几个分币也交到了我的手上。同时传给我的,还有两辈人的坚守。
       入职以来,无论上班地点、任职岗位怎么变化,合规操作是底线,依法办事是红线,这是我的爷爷、我的父亲身体力行教给我的,我也会一直这样坚持下去。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系统更新,算盘变成了键盘,账本变成了笔记本,认真负责、严谨细致践行普惠金融的初心未曾改变。我们严格推行标准化窗口规范服务流程,窗口规范文明用语,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展示我们良好的服务形象。
       工作岗位的传接频繁且平常,金融知识宣讲、整村授信评议、不良贷款清收......到处是农信人忙碌的身影。一把老算盘,记录了三代农信人的奋斗故事,也见证了农信的发展和传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时间在岁月的长河里继续流淌,农信也在历史的风雨中改制成今天的农商银行。改变我们的是对未来的渴望,而不变的是农信精神不朽的传承。服务三农永远是农信人未曾改变的初心,我们前赴后继、继业传承、砥砺奋进……
(张雪 王国栋)

发布人:c59b****    IP:120.230.87.***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