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劳动者收入较低的原因主要有:
1. 劳动强度大与技能要求低。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但不需要高学历或专业技能,所以工资水平较低。这与知识密集型工作相比,报酬必然偏低。
2. 供给过剩与替代力大。如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体力劳动工作较容易替代和扩充,人员增加速度较快,供过于求的情况较易出现,这制约了工资水平。
3. 社会认可度与地位低。社会对体力劳动行业的看重程度及其从业人员的社会评价较低,这种心理定势也导致其得不到应有的物质回报。
4. 产业竞争力弱与利润收入低。体力劳动行业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空间有限,难以提供较高工资。
5. 员工议价能力差。体力劳动工作的从业人员一般比较分散,某个员工对企业影响力较小,所以在工资谈判中处于比较弱势地位,难以争取到理想的报酬。
6. 相关法规政策保护不够。现行劳动法规在体力劳动者权益保护和最低工资保障方面还不够完善,这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压低成本的空间,引发报酬不公的现象。
体力劳动者工资待遇的提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如提高产业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控制产业扩张速度、加强社会意识引导、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增强体力劳动者的组织化程度与议价能力等。只有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才有可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