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看这些书,了解主办过冬奥会的四个城市
2022-02-19 12:39  浏览:783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闹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闹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历届冬奥会的举办,对所在地来说,都是最好的一波营销。由于项目的特殊性,不同于夏季奥运会多由大城市来举办,冬奥会的举办地以传统冰雪度假胜地为主,多为雪山小镇,规模不大、人口不多,但富有特色。第6届冬奥会来到挪威首都奥斯陆,才是第一次由大城市主办。

第9届和第12届的主办地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第10届的主办地法国格勒诺布尔、第11届的主办地日本札幌、第15届的主办地加拿大卡尔加里、第18届的主办地日本长野、第19届的主办地美国盐湖城、第20届的主办地意大利都灵、第21届的主办地加拿大温哥华,都是州、省级首府城市。这些城市规模中等,但都属于具有深厚冰雪运动传统地区的核心城市。

萨拉热窝:从友好胜地到战争废墟

第14届的主办地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当时是加盟共和国波黑的首都,现在则是独立国家波黑的首都。萨拉热窝人口只有30余万,只是一个中等城市,却有非常多的历史故事。日本记者梅原季哉的《萨拉热窝100年》一书,回顾了这座城市背后的风云变幻。

日本对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的开幕式进行了电视转播。当时的镜头展现了临近雪山的城市、崭新的体育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给年轻的梅原季哉留下了深刻印象,“萨拉热窝冬奥会仍然能让人感受到过去的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他认为,这种氛围一定与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运营冬奥会的方式有很大的关联。在南斯拉夫联邦当中,波黑是一个多民族的加盟共和国,铁托选择了萨拉热窝,而不是在传统的冬季运动兴盛地斯洛文尼亚选择一个城市来主办冬奥会,是因为他想对外展示民族团结一致的场面。萨拉热窝在申办过程中击败日本札幌,取得了主办权。

据梅原季哉记述,在冬奥会开幕时的2月,山城萨拉热窝居然缺雪。当时人工降雪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各方面十分令人担忧。但在冬奥会开幕前夜,城市突降大雪,化解了危局。

冬奥会在曾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地方开幕,是想以奥运为契机,宣传和平发展、超越对立的理念。这也符合当时作为“不结盟运动”倡导国的南斯拉夫的政治追求。在梅原季哉笔下,这届冬奥会在友好的气氛中顺利结束,南斯拉夫国内各地汇聚到萨拉热窝的工作人员和运动员们给国际社会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谁也没料到此后会发生南斯拉夫解体和血腥内战。

萨拉热窝在平坦的城市盆地中修建了滑冰场,在距市区很近的山区中建造了跳台滑雪、高山滑雪场地,主要场馆之间布局紧凑。遗憾的是,这些场馆先后在内战中被炮火摧毁。滑冰场在1992年5月25日的战斗中被塞军炮兵击毁,内战之后得以重建。但是,位于山区的雪橇比赛场地毁于炮火后未能修复,至今仍是一片残破景象。

《萨拉热窝100年》

[日]梅原季哉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9年11月版

圣莫里茨和普莱西德湖:冰雪小镇传奇

冬奥会的主办曾长期为世界各地的雪山小镇所垄断。但这些小地方绝非默默无闻,冬奥会与它们的渊源是不可磨灭的。遗憾的是,由于知名度一般,国内很难找到关于这些冬奥会主办地的专题书籍。

作家朵拉·拉德利(DoraLardelli)在《St.Moritz:Chic》一书中对圣莫里茨作了详细的介绍。圣莫里茨坐落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恩加丁山谷中,在欧洲众多的著名滑雪胜地中独树一帜,长期保持着一种难以捉摸的魅力。历史上,无数名人曾在此出没。朵拉写到了冈特·萨克斯、詹尼·阿涅利、索菲亚·罗兰、伊丽莎白·泰勒、奥黛丽·赫本、约翰·列侬、克劳迪娅·希弗等演员、歌星、超模在圣莫里茨的行迹。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地方,能够像圣莫里茨这样,年复一年地迎来这么多大腕。

朵拉·拉德利有深厚的艺术史和建筑史背景。她的书中涉及了圣莫里茨小镇上各处有故事的地方,包括香奈儿和希区柯克最喜欢的闹鬼之地,王室成员们去游玩的巴德鲁特宫殿秘密派对,雪山小镇的自然美景、乡村魅力和知名建筑等。圣莫里茨有很多经典的节事活动,除了两次冬奥会,还有一年一度的雪球麻球世界杯,以及夏季爵士音乐节和英国经典汽车大会。

《St. Moritz:Chic》

Dora Lardelli 著

Assouline Publishing 2020年1月版

普莱西德湖也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地方。中国选手第一次亮相冬奥会就是在这里。它位于纽约州范围内,但位置比较偏远,是一座毗邻湖泊的山麓村落,又名“宁静湖”,从1900年代起就是传统的度假休闲胜地,也较早建造了滑雪跳台和滑冰场馆。

美国作家迈克尔·伯吉斯(Michael J. Burgess)的《A Long Shot to Glory:How Lake Placid Saved the Winter Olympics and Restored the Nation's Pride》讲述了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如何创造了“冰上奇迹”,怎样成全了这座小村庄的一飞冲天。他认为,这届冬奥会对重塑美国人的国家自豪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书中介绍,20世纪初,冬季运动被引入普莱西德湖。从这个小村落成长起来的运动员参加了在法国夏蒙尼举行的第一届冬奥会,冬奥热情被带回到了普莱西德湖,人们成功地在1932年承办了第3届冬奥会。二战后,普莱西德湖的居民和体育领袖们坚持努力了25年,终于让奥运会重返这里。在第二次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的冰球赛场上,美国男子冰球队在半决赛中逆转战胜了当时独霸冰坛的苏联队,并在决赛中获得金牌,被称为“冰上奇迹”。在当时美苏冷战的背景下,这次胜利大大拓展了冰雪运动在美国的影响。此后,普莱西德湖作为美国运动员的奥运训练基地,每届冬奥会都派出运动员参赛,因此被称为“奥运村”。

《A Long Shot to Glory: How Lake Placid Saved the Winter Olympics and Restored the Nation's Pride》

Michael J. Burgess 著

Dog Ear Publishing 2013年9月版

北京:时空中的人与万物

在作家邱华栋的《北京传》一书中,跨度长达3000年的北京城市空间变迁史得以蜻蜓点水地呈现。他认为,城市是一个生命体,人创造了城市,城市自身也在不断生长。城市的生命比一个人的生命长很多,人是城市的过客,但人可以改变城市空间,构成新的关于城市的记忆。本届冬奥会也是北京城市生长的重要部分,不仅体现在冰雪运动场馆的建设,也借助城市新建筑、新街区的涌现,老城区的更新,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城市新空间的延伸,迎接八方来客与全球的关注目光,并探索这座大城市未来向何处去。

从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的形态设计与技术应用,到摩天大楼的生长及其与北京城市天际线的呼应、与故宫等中轴线建筑之间的关系,邱华栋引出如何更好地理解北京这座城市不断生长的话题。从定都之始、历代演变,到明清、民国时期北京现代城市格局的建立,再到新中国新首都空间的形成,书中结合了历史素材的铺陈和知名建筑、人物的重点讲述,也不忘回顾北京居民区的时空演变、城市色彩景观的变化等更具生活气息的侧面。

书中对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的介绍非常详细。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都对北京城市格局影响颇大,中轴线不断向北延伸,北四环亚运村、奥林匹克中心区先后建成。奥林匹克中心区的建设激活了中轴线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将其延伸到北四环外,其所处的中轴线北端,成为融合了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

如今,“鸟巢”是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承办场地,“水立方”变身“冰立方”承办冰壶等项目的比赛,“折扇”(国家体育馆)则化身“冰之帆”,作为冰球比赛赛场;“冰丝带”是奥林匹克中心区唯一的新建场馆,作为速滑比赛的场地。北京冬奥村位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侧,也是北京中轴线上的一处新建筑,它不仅是一座为运动员服务的“健康智能”建筑,在冬奥会之后,还将成为北京市的人才公租房。

《北京传》

邱华栋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0年12月版

发布人:7025****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