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与感想:
备课,主要是基于课程目标,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的备课,这个过程中,如何落地教学评一体化,如何实现真正的有效备课。今天所看的教学评一体化论文有所启发。
教学内容处理:
拆解课程标题,寻找单元、单课的灵魂:例如小学五年级《自相矛盾》一课,在矛与盾间,在楚人的叫卖声中,看见矛盾,凸显矛盾,同时深入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深入到求证思维,突破重难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学生的日常习惯中找到突破点
板书:体现课文中的内涵与冲突
学法指导:文言文的学习,三大方法——看注释、看图片、联系生活
戏剧化的扮演
片段教学,注意要点
板书,讲求简洁和有逻辑;
今天看的课,但凡有课魂,有教育理论的课,得分都挺高:例如教学评一体化、量表、矛盾的逻辑与求证——一堂课,没有课魂,一定很烂,要让老师定下来,学生定下来,就一定要课程定下来,教学目标定下来;
答题必须要点化,清晰化—到后来,大家真是没有什么心思认真听了;
先概括,再分述(理论联系教学实践),最后总结,,一定能够赢得高分;
语言的节奏和力量,抑扬顿挫,一定很棒
有一个老师:首先讲解本课,随后给学生量规,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就是仿照本课写夕阳等。
我的想法:矛与盾,既是有形,又是无形,无形的内涵来自有形的矛盾。如此,就和我讲述苏格拉底的问与答一样,现场模拟,现场展示。例如:虚拟出实物矛与盾,邀请学生来卖,分享他们可能的行为和语言,邀请台下的同学来攻破。最后再回归到教材,回归到《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及其哲理,回归到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