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于1965年时隔38年重上井冈山,1930年,因为当时党中央对于匪患的错误认识,导致井冈山两个匪首被错误肃清。这直接导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丢失。直至1949年。早期我党对于实际情况未能深入调研,很多结论都过于绝对。对于井冈山原有的山头势力的处理过于激进,毁掉了毛主席亲手开辟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实在是令人惋惜。
不过历史没有假设,后面中央苏区也在瑞金站稳了脚跟。事在人为。
此番38年后的旧地重游,毛主席追忆往昔,提笔写下《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来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主席得诗词大气磅礴,读之心中快慰。足以洗去一身疲惫。这首词以我看来,全是欣慰,全是昂扬的斗志,全是无惧艰险的决心。读起来胸中豪情万丈。让人不禁神往,思绪不由得回忆到1928年,第二次反围剿时。黄洋界那艰苦卓绝的保卫战。在《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一书中这么描述的:“迫击炮正在维修,还只有三发炮弹,第一发哑了,第二发偏了,第三方不偏不倚,正中敌军指挥所。。。”因此大胜。写的历史带着点戏趣性,其实当时情景危险万分。毛主席也有诗词赞到“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实在是让人心生向往。
还是要去井冈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