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论语》讲堂留影64
2023-10-12 19:09  浏览:161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闹展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闹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2023-10-12 六十四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语音整理
我们继续来共同学习《论语·八佾篇》的第24章。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一个很知名的、影响力很大的人物。他不仅是弟子众多,而且信服他的人也更多,其中“仪封人”便是很典型的一个。他在见孔子以后,做出了一个准确而伟大的预言,他认为呢,上天将以孔夫子作为圣人来教化天下,并且预言孔子将垂教万世。
我们首先来看“仪封人”。“仪”是一个地名,在卫国的边境地区,一个小地方。“封人”呢,不是专指哪一个人,而是一个职位,比较低的一个官职。主要的职能就是镇守边邑,就是一个守边的小官吧。像在《左传》里,提到过“颍谷封人”,还有“萧封人”等等,都一样,都是在不同的边境地区戍守边疆的一个官员。
有那么一天,“仪”这个地方的守关的人听说孔子来了,就请求见一见他老人家。而且请求接见的时候呢,这个话还说的理直气壮。他怎么说的呢?“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就是凡是那些高尚的君子来到“仪”我的地盘,我没有不和他见面的。
我们注意这里的区别,“吾未尝不得见”和“吾未尝不见也”,哪一个更有气势呢?肯定是“吾未尝不得见也”,我都得见。意思就是说,你来到我这个地盘了,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我都得见一见。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可能有这样的一个场景,这个“仪封人”,请求见孔子,那孔子的弟子呢,就给拦住了,说老师现在很忙,恐怕没时间见你。那正是被拒绝以后,“仪封人”才找出来这样的一个理由,“君子之至于斯也”,你来到我的地盘了,“吾未尝不得见也”,那我肯定是得见见的。那孔子的这个随从啊,或者是他的学生,就“从者见之”,没有办法,拦也拦不住,在人家地盘,那就让“仪封人”去见了孔子。
那这一章最奇妙的地方在这儿,“仪封人”去见了孔子,说了什么我们都不知道,说了多久我们也不清楚。只知道结果,“仪封人”见完以后出来说了这么一句,“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二三子”,这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口语,在论语里多次出现,它的意思就是说诸位,你们各位啊,这个意思。就是说你们各位呀,不要担心自己现在还没有官职。这个“丧”就是没有官职。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就是说,天下乱纷纷这种状况已经出现了很久。“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但是上天呢,将以孔夫子为导师,让他来唤醒天下人,从而拯救整个天下。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当时的名气很大,影响力也很大,所以在这里“夫子”指的就是孔子,因为“仪封人”刚刚见过孔子,并且从屋里边出来,所以很明确,这个“夫子”指的就是孔子。而且从身份上来说,孔子曾经当过鲁国的相,也担任过司寇。他的地位大概就是相当于卿大夫,所以尊称为“夫子”,这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木铎”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它是一个用铜做的外壳,木头做的舌头,这样的一个摇铃。在古代官员需要召集众人宣布政令的时候,就摇动这个铃召集大家。在这里,就是说孔子将担负圣人的使命,来教化世人,来唤醒天下人,这样的一个含义。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把孔子比作“木铎”,来唤醒天下人,来教化天下人。在这里我们能够感觉到这个“仪封人”呢,可能是个隐士。也是非常有才华的,只不过呢被埋没了,只是在边疆地区做了一个小官。但是,他通过一个简单的会见,一个简短的对话,就看出孔子他思想的魅力,并且准确的预言出孔子将名垂千古。
在这里我们注意这个“仪封人”在见孔子前后的变化,这是比较明显的,在见孔子之前他只说是“君子至于斯”,可能是一个道德比较高尚的人来到我这儿的,而且要见孔子的这个态度非常明确,甚至有点强横啊,“吾未尝不得见”,也肯定得见。但是出来以后呢,应该是受到了孔子的感召,对孔子的尊敬显然增加了,说你们这些人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官职,你们的老师将是拯救天下的圣人,你们也将跟随老师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
从这一段来看,“仪封人”已经完全被孔子的思想所折服,并且深信孔子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导师。当然,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的人格魅力,通过一个简短的会见,简单的对话啊,让自己又多了一个纯正的粉丝。


李零讲解

“仪封人”,郑玄说,仪是卫邑,这个仪在哪里?不清楚。《续汉书·郡国志》和《水经注·渠水》引《西征记》说,仪是汉代的浚仪,汉代的浚仪在今河南开封。今河南兰考县有仪封乡仪封村,旧有“请见孔子处”。“封人”是管边界封树的小官,见《周礼·地官·封人》,此职多见于《左传》。封树,是封土植树,以为界标。

仪是卫国边境上的小城。孔子路过该地,仪封人说,凡到访此地的君子,没有一个我没见过,一定要见孔子。古代,拜见有身份的人,要经人介绍,这里的“从者”就是通报孔子,带他见孔子的学生,也就是下文的“二三子”。仪封人见过孔子,很佩服,对孔子的学生说,你们不要有离乡背井、无家可归的失落感,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老天将让你们的老师出来行教布道,宣传上天的旨意。“木铎”,是带木舌的金属铃当,古代使者出行,沿途要摇它,仪封人用木铎比喻孔子。

这段话是什么时间讲的?肯定是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孔子周游列国,先后三次到卫国,一次是前497—前496年;一次是前496年,短暂离开,又返回,事卫灵公;一次是前489—484年,事卫出公。这是哪一次,不好定。(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孙中兴详解

这章是仪封人和孔子谈完话之后出来发表的意见,可见孔子的重要性不是弟子自行吹牛而已。

仪地驻守边关的人请求孔子门人让他拜见孔子,他说:“有德的君子到我们这地方来,我从来就没有不拜见请教的。”孔子的随从弟子就引他入见孔子。拜见完毕之后,他出来勉励孔门弟子说:“各位孔门弟子,礼乐沦丧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天下已经很久都是这样快到不行的状况了,老天爷会让孔子的思想成为未来人类的警示明钟。”

这章乍看之下,既不说“礼”,也不谈“乐”,和前后章都不一致。其实配合下一章看,恐怕有深意在焉。

“仪”,是卫国的地名。“封人”,是官名,负责守边界。

“君子”,有时指有位者,有时指有德者。仪封人在这里用“君子”称呼孔子,可见他对孔子德行的尊敬,他显然是比孟子还早的孔子第一位“私淑弟子”,就是现在人说的“粉丝”,还是“铁粉”。

“从者”是当时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弟子,这是旁观人(《论语》的传述者)描述时用的话。“二三子”虽然也是孔子的弟子,但这是当面直接称呼时的用语(如《述而篇》7.24、《子罕篇》9.12、《先进篇》11.11和《阳货篇》17.4)。

“丧”,是指“亡失”(皇侃),或“失位去国”(朱子),或“丧亡、流亡”(黄怀信),其实就是后面说的“天下无道”,是“道之丧”。

“木铎”,是施政教时敲打的木质器具,用清亮的声音,警醒大家注意(《礼记·明堂位》《尚书·夏书·胤征》《周礼·地官司徒》),像现在庙里敲的“木鱼”。

值得注意的是,仪封人对孔子的思想有信心,可是孔门弟子好像在经历了这么多风波之后,已经对孔子之道有点信心涣散了。如果孔门弟子都精神奕奕,守死善道,仪封人恐怕也不必说这么多吧!或者,仪封人没看到颜回吧?

此外,仪封人的话到现在也没有实现。孔老夫子没被当成“木铎”,反而成了历朝专制君主利用的工具,以及一千多年来考试的标准答案。我想这是仪封人当初没有想到的吧?孔老夫子更没想到吧?

孔老夫子的智慧有没有用是一个问题,更大的问题恐怕还在于我们现代人有没有智慧可以“活用”或“用活”孔老夫子的智慧。

    哲人日已远

    典型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

    古道照颜色

问题在我们,不在孔老夫子。




铎罡 书

发布人:5c8a****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