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味精是化工产品,少吃!”
二姨
“味精吃多了长胖!”
四姑
“味精吃多了致癌!”
想必大家一定都没少听过类似的“流言”,说味精这不好那不好,甚至致癌,能不吃就不吃。
谈“味精”色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在一些人眼中,味精是化工产品,是添加剂。食物一旦被贴上了“有添加剂”的标签,就会被认作是“垃圾食品”,对身体有害。
可事实是这样吗?
1
味精是化工产品?
味精的确是化工产品,但是吧......
味精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
1866年,德国化学家卡尔·海因里希·利奥波德·瑞特豪森将小麦麸用硫酸水解而得到了这个酸性氨基酸。1908年,日本科学家池田菊苗博士利用海带单独分离出味美成分,并证明了这种味美成分就是谷氨酸钠。
从此,味精开始了工业化生产,走入咱们厨房。
虽然是化工产品,但100多年以前就可以生产了,说明制作难度低,分子并不复杂。
而且难度低到我们自己,在厨房,也可以生产味精。
甚至甚至甚至!
可能不知不觉中,我们炒的每一道菜,炖的每一碗汤,都有在生产味精。
小李
哈?不是化工产品吗?不是得在工厂,用一堆刺鼻液体,在铁罐里翻滚搅拌轰隆轰隆,才能做出来吗?咋炒个菜炖个汤就生产出味精了?
嗯......鸡鸭鱼肉炖汤为啥好喝?就是因为咱们炖着炖着,不小心把味精给合成出来了。
原理其实很简单,肉里的蛋白质被炖得水解了(就是把肉炖化了),而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之一就是谷氨酸,谷氨酸进一步与你丢进去的食盐(氯化钠)结合:
嗒哒!
味精(谷氨酸钠)诞生!
所以为啥叫味精啊,人家把炖汤的步骤给你省略了,直接给你把汤浓缩了,那可不就得叫“味”“精”啊。
2
味精到底能吃吗?
首先应该要明确的是,只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添加,食用的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
味精不能高温烹饪?
味精在120℃时加热,会生成焦谷氨酸钠。
焦谷氨酸钠
焦谷氨酸钠有着一个很可怕的名字,又是焦又是酸,充满了致癌的气息。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嫘称,焦谷氨酸钠在正常范围内摄入对人体通常没有危害。而且炒菜时产生的焦谷氨酸钠含量极少,远达不到危害人体的剂量。
既然生成物对人体没有危害,那为啥我们还是要提议味精要在最后出锅的时候放呢?
因为......放早了就不好吃了。味精的作用是提鲜,但高温生成的焦谷氨酸钠几乎没有提鲜作用。所以不要把味精放那么早,否则放了等于白放。
哪些菜不适合放味精?
1
高汤烹饪的菜
对用高汤烹制的菜肴,不必使用味精。因为高汤本身已具有鲜、香、清的特点,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菜肴口味不伦不类。
2
需要放醋的菜
对放醋的菜肴,如糖醋、醋熘菜等,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3
婴儿食物
3个月内的婴儿食物中不宜使用味精。
并且,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中产生苦涩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每道菜不应超过0.5克。
味精致癌?
其实相关的研究非常多,但都没有发现过味精能致癌。只有个别动物实验中发现,在使用大剂量味精的条件下,某种非常敏感的老鼠才有产生神经毒性的可能。不过所需要的大剂量远远高于人类食物中可能使用的量,而且也没有进一步的后续研究。
味精长胖?
在统计学上,味精使人更容易长胖的确是有一定数据支撑的。
具体原因其实科学家们也没太弄明白,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研究之后,科学家们下了个结论......
一道菜,
一旦加了味精!!!!
就会变好吃,忍不住吃多了,所以长胖了。
3
太好了,那我们随便用味精?
停停停!
味精的确没危害,但没危害也不能随便用,还是要注意摄入量。因为味精的学名,也就是谷氨酸钠,里面有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字:钠。
现在所倡导的少盐饮食,实际上就是减少钠元素的摄入。所以吃进肚里味精的钠含量,也应该计算到每日食盐摄入量中。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的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该小于5克。
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王瑛瑶也表示,高盐的饮食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还可增加脑卒中、胃癌全因死亡的风险。味精也许成为了一些慢性病患者的“隐形毒药”。
而且,除了食盐(氯化钠)、味精(谷氨酸钠)里有钠元素,食品制作中常用的苏打(碳酸钠)、小苏打(碳酸氢钠)、防腐剂(苯甲酸钠)、酸度调节剂(柠檬酸钠)等,虽然并不是咸的,但这些都有钠元素,过量摄入对人体的危害也是存在的。
所以呀,味精还是要悠着点放,别精准地放了5克盐,然后又哐哐放了一堆味精,这样钠元素摄入量很可能会超标,同样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吃啥都得适量啊......
编辑:李志鸣
校对:耿静
审核:叶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