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是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也许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或者是审美观点的不同,抑或是对于玛格丽特的特殊身份存在偏见。起先,我并没有觉得这部小说有多精彩,而且它的开端部分写得很散,又是从一个妓女的死展开,总有一种厌恶的感觉自心底升起。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我居然耐着性子读完了这部世界名著,并且在第二十五回成功地记住了茶花女的名字——玛格丽特,也就是在这一回,为之流下了怜悯、伤心和爱恨交加的泪水。
这部小说以倒叙的写作方式,以流畅的文笔和极其复杂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为爱情献身的人物形象,小说字字血泪,深刻揭示了十九世纪西方社会的丑恶和现实的残酷,以及人性的多面性。
读罢,让人感到内心隐隐作痛的是——再圣洁的爱情,在亲情、社会和现实的压迫下,也会变得一文不值。但也从另一个角度歌颂了爱情的伟大,真正的爱是一种不计回报的付出,是深入骨头的痛并美丽的快乐,是死了还要爱的执着。
我很疑憾,一开始误会了阿尔芒,我不负责任地在心里咒骂他,他简直是个十足的傻瓜,居然为了一个妓女而甘于堕落。他整天魂不守舍、酗酒、赌博,只是为了打发见不到玛格丽特时的那些无聊时光;他全然不顾以上流社会冠名的声誉,卑躬屈膝地拜倒在玛格丽特的石榴裙下;他为了那份充满欺骗、虚伪和被人嗤之以鼻的爱情,像一只听话的小狗,任由玛格丽特摆布……如果我们用审读东方男人的标准去看阿尔芒的行为,那么他简直垃圾透了,一个没有人格、没有尊严、没有廉耻的男人,哪怕将他打入十八层地狱,也不能换来别人的丝毫同情。
此时的玛格丽特在作者的笔下显得多么妩媚而动人。我们伟大的法国作家小仲马,在一开始就指明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显然他对“玛格丽特”的爱是深入骨髓的,所以一写到玛格丽特就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和修辞,他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刻画全然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小仲马也好,阿尔芒也好,这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全因玛格丽特而起,那么玛格丽特在小仲马的笔下,在阿尔芒的眼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她美而睿智。玛格丽特是个光鲜靓丽而又有思想深度的女人,她不幸沦为妓女,但丝毫掩埋不掉她高贵的气质。当她一袭白衣飘然而至时,顿时能成为所有在场人目光的聚焦点。她有一张清纯少女的面容,那是一张让人过目难忘,看一眼就能让人爱得死去活来的面容。她勤于学习,爱好广泛,知识渊博,以至于无论在商界、政界,还是其它各个领域,都能找到交谈的切入点,而且无论在哪一方面,她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并作出富有深度的评价。
她极度空虚。用小仲马的话说,玛格丽特既是一个单纯可爱的美丽姑娘,又是一个十足而疯狂的猖妇。她是集天使和魔鬼为一身的矛盾体,她有着天使般美丽的容颜,却有一颗放荡不羁的心。她过着极度奢侈的生活,她用的每一件物品都是价值连城。如果你足够细心,你能看到她家里的每一件物品上都刻有一个不同的字母,那不是为了美观,也不是其它什么标志,而是不同的人名字的首字母,是她灵魂的碎片,是她岁月的伤疤。她以美丽的颜值和身段为资本,以青春年华为赌注,以出卖自己的灵魂为代价,劳命奔波于舞会、歌剧院和各种娱乐场所,过着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和醉生梦死的生活。
她爱得执着。那么多公爵、伯爵、达官贵族都以能够迎得玛格丽特的欢心而引以自豪,而这个捧场作戏的女人,纯粹只是为了从那些人身上得到她想要的财富来满足她奢侈的生活和可悲的虚荣心。直到阿尔芒的出现,是的,这个冒失鬼第一眼看到玛格丽特时就在心里埋下了爱情的种子,以至于当朋友把他介绍给玛格丽特认识的时候,他因为过于激动而行为失控,闹出了很多的笑话。在后来的两年时间里,他没有再让玛格丽特看见过他,但他得知玛格丽特生病后,每天都去向仆人探问病情。当他看到玛格丽特咳得吐血的时候,他心疼得哭了,他是第一个为玛格丽特流泪的男人。正是这些小小的举动,深深打动了玛格丽特的芳心,才有了后来的一个妓女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默默地花光了自己多年来的积蓄,悄悄地典当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变卖了所有的家产,用来维持他们二人世界的生计。随着剧情的深入,我慢慢改变了对阿尔芒爱情观的看法,从一开始的反对到支持他们的爱情,并祝福他们天长地久!
所谓的悲剧,就是把好的、大多数人认可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这份爱情终究没有得到好的发展,而破坏这份美丽爱情的人,是阿尔芒的父亲,理由很简单,为了阿尔芒的妹妹出嫁能够门当户对,作为妓女不雅身份的玛格丽特必须退出这场游戏。善良的玛格丽特背负着一个老人、一个作为父亲的男人的可悲自尊心、一个长辈对晚辈的企求、一个致命的承诺,在阿尔芒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又回归了她原来的生活。阿尔芒为此展开了报复,让本来就病入膏肓的玛格丽特病情一度恶化,直至死亡。两个爱得死去活来的人,最终却以这样的结局收尾,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但也残酷地揭露了一现实:爱情,在没有独立的空间、没有殷实的物质、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坚实的后盾,那么再美的爱情也不过是弹指及破的梦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