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石油开发中心2020届高校毕业生围坐一堂,朝气蓬勃。一边交流实习 近200天的感受,一边向中心党群业务骨干提问困惑。从“新生代”,追溯“元老级”,每个阶段的成长,都值得说道。
把握入厂教育的情操陶冶
除了系统的企业文化、安全知识等入厂教育的标配,该中心的入厂教育还创新延展到各个重要节点。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推进,中心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新增26人,让新人做轮值班长,线上分享心得、线下交流感悟。带感的诵读、认真的笔记影响更多青年人坚持学习,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他们还把主题团日融入到入厂教育中,让新老青年的思想阶段性碰撞。
去年10月,中心组织这批新秀和近两年入职的26名团员青年开展“难动青春 梦想启航”主题团日,通过破冰建队、联盟竞技、面对面等形式让学长学姐带着学弟学妹快速融入中心的工作生活氛围。
现场统计,入职后薪酬多少、职务晋升等并不是他们首要关注的,反而见习论文如何选题才能提高通过率、实习半年调换管理区会不会影响课题攻关的占比达到90%以上。
2018届毕业生、胜凯采油管理区团支部书记宋雪梅给了大家建议,“比起大而全,不如小而精,要从实际问题入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萌新与成熟的距离,确实需要时间与实践的磨练。新人新气象,他们对学习、对岗位、对舞台都充满期待。
中心第八届讲故事比赛中,在胜龙实习的韩啸成为老员工孙楠楠的讲演搭档。故事中的人物接触并不充分,但在排练中他接触感受主人公的“可爱”,从当做任务到全心融入,他说“特别幸运登上讲故事的舞台,借这个机会走遍了中心各个管理区,纵然再偏远、再艰苦,我看到大家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的热情,参与读书班分享、参与业务培训竞赛,感觉自己力量满满”。
绘制职业生涯的成长相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入职新人都是学霸,理论基础确实扎实,业务能力急需配套。
为此,中心人力资源(组织)部实施一人一策,从源头进行精准培养。实施“双导师”培养,为每名高校毕业生配备思想导师和业务导师,负责见习期间的政治引领和技能传授,并拟定一人一册见习计划、发放薪酬绩效明白卡、确定一个课题研究方向,分系统、分业务链条抓好轮岗见习。
2019年高校毕业生穆相骥来到青东采油管理区,这个壮观的海油陆采平台让他心驰神往。
政治导师管理区党支部书记于涛时不常地到找他答疑解惑,鼓励他按照开发好、管理好、经营好油藏的要求好好努力。主任师张志磊作为业务导师,带着他快速熟悉陆上海上的各项业务流程,并对其见习论文倾心指导,最终以见习答辩第一名的成绩回馈恩师。
按照中心培养期三年规划和“双向交流”办法,头年轮岗见习考核合格后配置到对口专业技术岗位,后两年根据素质能力、发展潜力,将个人需求和组织需要结合,推进机关与基层、管理区与科研所专业技术队伍之间调整交流,不断优化成长路径。
中心现有4名中石化“优才引进计划”人员,邓清是首批毕业生,经过一线注采输岗位的全面历练,2018年作为油田“优才”的唯一代表被推荐参加集团公司首届“优才”综合能力培养提升。快速适应角色转变,成为纪检新兵的他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2020年被组织推荐到广饶县纪委监委交流挂职。
校园的纪念册固然华丽,岗位的成长册更显厚重。
抓住每一次赛场竞技的机会
年轻,就是资本。石油开发中心搭建一座座舞台、一条条赛道,让形形色色的青年人为梦想加油奔跑。
中心2018年创建油藏经营效益决策平台,让2017届毕业生王慧看出了效益开发、降本增效的切入点。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平台抽取单井成本分析模块进行“改造”,把胜科采油管理区多口稠油井生产参数嵌套在自己设计的模型公式中,结果测算的数据竟和实际生产数值仅有0.1%的误差。
中心还力荐优秀毕业生与油田高级专家结成“名师高徒”对子,周鹏有幸拜师才巨宏,通过名师指点、加上个人勤奋,他在油田首届青年科技“创享汇”中获得三等奖,拿到了直接晋升主管师的“绿卡”。
关于三支人才队伍,石油开发中心人力资源总监陈洪武说,“我们持续深化人才强企工程,坚持精准分类、精培尽培、精种精收,年轻人的成长成才,我们责无旁贷”。
近年来,中心党委认真落实油田年轻干部工作推进会精神,持续推进“胜利新星”三年基础培养工作,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选拔40岁以下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干部21人,35岁以下10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取得新突破。通过强化技能鉴定和竞赛培训,中心2020年技能鉴定通过率由65%提升至78%,在油田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2金1铜的好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奖选手也已走上基层高技能岗位。
特约记者 任文盼 通讯员 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