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大厂纷纷上演”拿地潮“,其中有些互联网拿地面积不亚于中小房企。2021年1月22日,B站以81.18亿竞得了上海市杨浦区定海社区的一块地,该地块地处杨浦东外滩,为稀缺的沿江地块。据悉,B站将在这里建起新的总部大楼。
事实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早年间就已涉足房地产,而近些年小米、美团、字节跳动等大佬也都在斥巨资“跑马圈地”。融资政策缩紧之时,传统房企已“紧衣缩食”,互联网大厂们为何都在疯狂“买楼”?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仁和会计带你一起深入分析。
1.从财务方面分析
互联网大厂买地,需要一次性拿出大量现金,但这影响的主要是现金流。买的地,变成了固定资产;与此同时,每月利润却因节省了租金费用而更加丰厚。
2.从税务方面分析
国家”营改增”税务改革规定,持有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厂房、店铺、办公楼等不动产,其进项税可以抵扣。对于有能力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买楼是节约成本的手段,可以呈现更好的财务报表,更直观展现其成长性。
3.从市场供需分析
随着业务发展及人员扩张,想要租到满足公司业务的办公场所越来越难。而且,随着租金逐年上涨,租借办公楼的支出越来越多,反而不如直接买地建楼来得划算。
此外,在中国的经济环境里面,买楼一直也是一种投资和抗风险方式之一。比如搜狐鼎盛时候买的几栋楼,如今已经成了它最值钱的资产。
4.从政策优惠分析
互联网大厂往往因为其新商业模式、新业务模式,具有高成长性,可以带动当地就业、促进市场快速发展,而备受各地政府支持。
对于互联网大厂,各地政府通常都会提供优惠政策,拿地造楼反而变成一种比较实惠的选择。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B站可用货币资金只有10亿,总营收为81.6亿元。B站虽未披露购买该地块的资金来源,但从目前财务数据来看,B站只能通过融资或与其他股东共同购买。不过,以“前车之鉴”可知,互联网企业拿地,还应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