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酒赛道,梅见的表现力不容小觑,已经连续在多个购物节占据梅酒赛道的销售额头名。
天猫每年都会发布线上酒水消费数据——
2018年,白酒、葡萄酒和啤酒是消费金额占比前三的大品类,梅酒还处在进口洋酒的类目下。
2019年,梅见上市不久,就迅速在梅酒销售市场占据领先位置,同时也助推了市场热度不断升温。
2020年,天猫平台热销低度酒中,青梅口味销量第一,整个梅酒市场增幅高达90%。
2021年,梅酒增幅已超过200%。低度、微醺开始成为酒水消费市场的重要趋势,梅见也被评为“天猫十大消费趋势引领者”。
2022年,天猫创新数据中心显示,梅见已占据国内梅酒品类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
2020、2021连续两年天猫“618”和“双11”期间,梅见销售持续增长,其中2021年较2020年同比增长近200%。去年双十一期间,梅见在品牌榜和店铺榜都拔得头筹,并且积累了超过2000万的品牌资产人群,和喜力、雪花、泸州老窖等主流酒类品牌并列。在整个酒水行业,梅见品牌维度排名进入前十,是唯一入榜的梅酒品牌。
有电商从业者分析,对聚焦于线下市场的梅见而言,线上大约仅占其销售总额不到5%。酒类媒体曾报道,梅见在线下展现了惊人的销售力,仅一个12度原味梅见产品,销售已超过5亿。2021年,梅见销售便超过12亿元。
梅见的起势,也拓宽了新酒饮赛道。2020年,天猫平台上一下子涌现了大约5000多个新品牌。
到今天,已经很难界定究竟是梅见带动了这一波猝不及防的梅酒浪潮,还是这个浪潮本来就要到来。但毫无疑问的是,梅见已经成为梅酒品类的代名词。
数据只是看得见的冰山一角,冰山下是梅见对产业链的纵深扎根。
一瓶优质梅酒的硬核标准,首先取决于青梅的品质。
四川大邑是最优质的青梅产区之一,有着多年种植青梅的历史,以前的青梅多销往韩国、日本等国家。2020年,梅见青梅酒原料基地落户大邑悦来镇。从此,中国的消费者得以更好地感受大邑青梅的风味。
不同于开阔的平原,大邑是平原与高原的过渡地带,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壤在这里逐渐抬升,变成丘陵和高山,这里的最高峰苗基岭高度超过5000米。林立的群山伴着湿热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是顶级青梅的绝佳生长环境。
起伏的地形和野生环境也使得青梅采摘极为困难。达到80%熟度的青梅需要先经过人工甄选,采入竹筐,再由骡马运输下山,并在72小时内运往重庆江记酒庄。最后经过去蒂、清洗,保留直径3厘米以上的大果晾晒,浓缩风味,与清香型高粱基酒一起入坛封存,才能造就梅见的酸甜风味。
为了提升当地的青梅种植,2021年底,梅见青梅学院在大邑县悦来镇揭牌,学院组建了行业专家团队,围绕青梅种植环境、栽培技术、种植规律等多维度为农户科学制定培训课程,提高青梅种植水平,扩大青梅产量。
大邑,只是梅见打造的青梅酒产业链的缩影。在福建诏安、广东普宁,也有梅见的青梅种植基地。
在青梅产业链上持续布局的过程中,梅见还成立了梅酒研究院,专业研究青梅品种和梅酒风味研发。
今年年初,梅见推动了《青梅酒》团体标准的正式发布。该标准从定义、生产工艺、技术要求、检验规则等多个环节规范青梅酒的生产酿造。除了生产工艺,还包含了酒体外观、色泽、香气、滋味和风格等维度的评判标准。例如,酒体要清亮,无明显沉淀;在香气上,要求具有产品特有的香气,诸香协调,且与酒香融合,无异香。该标准的实施,也意味着梅酒行业开始走向专业化、技术化、规范化。
2022年以前,新酒饮市场吸引了资本竞相入局,很多初创品牌也获得投资。当时这是一个看似门槛不高的行业,似乎只要懂品牌运营,找一家代工厂就可以获得投资。
IDG资本在多年前曾谈到,各个行业品牌未来的趋势都是往上游供应链走,想办法加深护城河,此前单纯靠营销和产品创新的护城河会越来越浅。尤其是对于食品饮料这一类,未来有核心供应链能力的企业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经过第一轮大浪淘沙,梅见再次印证了产业链是核心壁垒。
东方梅酒,赛道初显。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