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精准防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了守护师生健康,维护校园正常秩序,我校各科室积极行动,缜密研判,周密部署,联防联动,多措并举,积极做好校园防疫和安全防护工作,全力抗击疫情。
精准部署,严谨细密
我校严格落实省市县等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部署,第一时间召开防疫工作会议,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学校防控工作迅速进入一级备战状态,学校各科室积极联动,全体师生积极配合。
将防控措施落实落地落细,学校班子成员深入学校每一个角落,实地查看进出校门管理、应急处置预案、课间错峰如厕、校园安全值班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并多次召开防疫工作推进会、调度会,要充分认识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贯彻落实到位,以确保我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精准宣传,严格执行
学校高度重视防控疫情宣传工作,安排专人持续做好疫情防控信息收集、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通过班会、电子屏、宣传展板、学校工作QQ群、班级管理工作群、学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确保疫情防控宣传信息及时传达到每位教师、学生及家长,引导师生做好自我防护,提醒家长督促子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做到自我防控,消除恐慌心理,坚定防疫信心和决心。
同时,设法引导大家关注权威发布,关注所在地疫情防控动态、联防联控的政策措施,不信谣、不传谣,消除师生及家长的忧虑和恐慌心理。
精准落实,严密防护
“校门是第一道防线”,严格门防制度,打造“防疫”金刚罩。学校要求每天晨午检,门岗人员和值周教师都要仔细对入校师生进行体温检测,师生入校必须戴口罩,教师必须出示防疫健康码、核酸检测码和行程码。其他非学校人员入校,必须出具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经学校主要领导批准,否则一律不得入校。确保措施落到实处,隔绝任何可能造成疫情传播的通道。
政教处每天上午9:00前统计教师“三码”及到岗情况,并及时上报,同时根据人员到岗情况安排具体工作,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严格按照预案要求,每天对“问题生”和教职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追踪,切实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救治”。
加强与疾控部门的协调配合,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根据上级部门相关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搞好疫情防控演练;积极筹备防疫物资,及时补充口罩、84消毒液、电子体温计等防疫物品,确保足够三个月的库存量。工作人员定期使用配制好的84消毒液对校园内所有楼栋、走廊、厕所、设施设备等区域开展全方位的消毒和清洁工作。工作人员每次消毒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真正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确保了校园环境安全。
精准演练,防范未然
春季开学以来,学校组织了四次大型的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活动。一是在2月14日的下午,由学校领导和部分教职工参加开展了春季开学疫情应急演练。二是2月16日开学当天上午,组织部分师生进行了入校、教室门口二次测温、课堂上课时段“突发疫情”紧急处置的应急演练。三是3月13日下午,利用发现初三学生张某体征异常之后学校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召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做好个人防护后到场进行了实操观摩演练。四是3月21日上午,由校领导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即时进行了以考验任课教师紧急处置能力为重点的实操演练。每次演练都经过认真筹划,确定演练目的、原则、参演的人员,确定演练的性质与方法,选定演练的地点与时间,规定演练的时间尺度和公众参与的程度,确定演练实施计划、情景设计与处置方案,审定演练准备工作计划和调整计划,检查和指导演练准备与实施,解决演练准备与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协调各类演练参与人员,组织演练总结与追踪,收到良好效果。
以3月13日下午的实操观摩演练为例,该演练旨在突出提升师生们在快速反应、组织协调、规范流程、善后工作方面的能力,为优化预案、有效应对积累了宝贵经验:
1.初三学生张某身体不舒服,任课教师、班主任、级部领导三次测温发现学生有发热症状,立即上报学校,然后联系政教处来处理。
2.总务处将该班级区域进行隔离,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带领发烧学生前往隔离室;唐塔医院医生已接学校通知,在隔离室等候问诊;其余学生在任课教师和工作人员带领下有序转移至备用教室,并用水银体温计对学生进行全员体温检测;工作人员跟进,对原教室和学生经过廊道进行通风消毒。
3.在学校隔离室,再次对该学生再次进行测温,发现学生体温仍然高于37.3°C,然后向学生询问有关情况并要求班主任电话联系家长,经过了解家长,近期无疫情发生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与其他病人接触史。
4.在学校工作人员和班主任的陪同下,送该学生前往定点医院唐塔医院发烧门诊做进一步检查……
目前全省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校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部署,全面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上下一心,把各项防疫工作做实做细做严,切实筑牢校园疫情防控责任线,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周海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10) 6400 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