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2月1日电 题:东博会外国参展商眼中的中国故事
新华社记者
老挝商人陈天是第10次来南宁参加东博会,在老挝国家馆里,陈天的20个展位格外显眼,咖啡、大米、茶叶、家具等具有老挝特色的商品整齐排列。回想当年,陈天跟着父亲第一次来到南宁,当时他们只有2个展位。
借助东博会平台,公司规模越来越大。陈天说:“中国城市发展变化很大,人们生活水平跟10年前比明显提高。在中国投资做生意,各方面条件越来越便利,市场前景越来越好。”
未来中国有哪些对外开放红利,与中方还有哪些合作空间?这是陈天以及许多东盟客商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东盟企业选择中国市场。”泰国商人林战旗说。
林战旗的公司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我们的商品申请了自贸区原产地证书,切实享受了零关税待遇。”林战旗说,中国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渠道必将进一步畅通,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
马来西亚水果商麦德民去年第一次参加东博会,其主打产品猫山王榴莲制品成为东博会“爆款”。尽管今年因为疫情没有参加实体展,但他仍在“云”上密切关注东博会动态。他说,中国不断完善的物流和金融系统,让马来西亚冷冻榴莲等东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变得便利。
在陈天的家乡,中老铁路建设正在加速推进。这条北起老挝磨丁口岸、南抵首都万象的铁路,是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中老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项目。工程竣工后,老挝将由“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明年铁路要通了,以后两国人员往来会很方便,相信经贸合作会不断加深。”陈天说。
越来越多的外国客商选择来中国投资兴业,感受中国的发展脉搏。来自巴基斯坦的伊赫桑·乌拉16年前来到中国,现在在广州经营一家贸易公司,从事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商品进出口生意。
“在中国做生意很安全、很舒心。”伊赫桑·乌拉说,他在中国感受到电子支付的便利、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执笔记者:卢羡婷;参与记者:陈露缘、吴思思、郭轶凡、雷嘉兴、陈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