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认为,张世杰忠勇可嘉,但带兵打仗不行。张世杰奋力抗击元军,却多次指挥失误,宋军损失惨重,最终在崖山覆没。
1211年,成吉思汗率15万大军南下,向金国发起挑战。野狐岭之战,45万金兵覆没,蒙古骑兵横扫河北、山西,金国迁都开封。
蒙古南下,金国无法抵挡,便鼓励各地民间武装,让他们组建军队,与蒙古骑兵搏杀。其中,张柔实力最强悍,影响也最大。
张柔麾下有一位悍将,名叫张世杰,作战非常勇猛。后来,张柔归顺蒙古,张世杰则选择南下,投奔宋朝。
历史很有趣,张柔、张世杰之间“缘分”很深,如今张世杰离开张柔,但终究要与张柔的儿子打交道,让他苦不堪言,这是后话。
满怀热血,张世杰奋勇杀敌,深得吕文德、吕文焕兄弟赏识。1258年,张世杰与高达率兵冲破蒙古军包围,将粮食送入鄂州,名震湖北。
张世杰勇猛,适合当前锋大将,与敌军展开搏斗,却不适合独立带兵,无法独当一面。
1268年,蒙古再次南征,攻打襄阳,采取“围困战术”。吕文焕不敌,选择投降忽必烈,吕氏家族随后也纷纷投降,但张世杰坚持作战。
张世杰增援鄂州,与伯颜、阿术等名将战斗,多次击退蒙古军。但是,张世杰不能灵活用兵,伯颜绕开宋军正面,从背后偷袭,张世杰败走,鄂州守军投降。
拿下鄂州之后,蒙古兵分三路,在丁家洲击败13万宋军,贾似道狼狈溃逃,南宋精锐损失殆尽,大势已去。
1275年,蒙古军抵达临安郊外,并围攻江北重镇扬州。此时,张世杰组建一支强大水师,试图截杀蒙古水师,阻断对方粮道,发起焦山之战。
张世杰是猛将,但水战不熟悉,犯下很多错误。张世杰没有主动出击,而是将战船用铁索连起来,每10艘船作为一组,横亘江面,失去了机动性。
阿术指挥骑兵出击,先击败两岸宋军,张弘范(张柔儿子)旋即率水师杀来,利用火箭攻击宋军,将捆绑在一起的宋军战船焚烧。
焦山之战,南宋损失数百艘战船,水师元气大伤。张世杰退守临安,建议谢太后与皇上乘船出海,自己跟文天祥背城一战,与元军决战,但陈宜中拒绝。
陈宜中想议和,不愿意放手一搏,后则同意“议降”。但是,陈宜中关键时刻掉链子,自己逃离临安,谢太后欲哭无泪。
1276年,谢太后、宋恭帝投降,并传檄各地将领,让他们放下武器。张世杰收到“诏书”,当众撕毁,并焚烧,继续抗击元军。
张世杰转战江西、福建、广东,带着益王、卫王一路逃走。此时,张世杰打算以泉州为基地,但蒲寿庚关闭城门,还袭击宋军,再加上元军追击,计划没有成功。
1279年,张弘范督师南下,双方在崖山交战。张世杰再次犯了错误,他下令全体军民离开陆地,将船只连接一起,在海上生活。
张弘范四面合围,并断了宋军的取水、砍柴的通道。海上没有淡水,也没足够柴火,士兵只好饮用海水,上吐下泻,士气低迷。
时机成熟,张弘范发起进攻,又一次火烧宋军船只。由于船只相互连接,上面铺平木板,宋军无法动弹,乱成一团。
崖山海战,10万宋军覆没,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张世杰力战,用大斧砍断绳索,带着十几艘船只突围而出,漂浮海上。
大势已去,张世杰拒绝登岸,不愿意投降元军,结果淹没在风浪之中,英雄陨落。
文天祥评价:“闽之再造,实赖世杰之力。然其人无远志,不能攻人而专受攻,惜乎其不知变而徒守法。”
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号称“宋末三杰”,他们坚持抗元,忠勇可嘉。张世杰军事水平一般,却忠心耿耿,誓死不降,值得敬佩。